日期:2025-01-20 09:00:00
来源:一锤定音/张毅、冯铭
访问量:1401 次
最近几年,曾经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据六成以上份额的外国品牌汽车(含合资和独资车企),销量持续下跌,市场份额也同比下跌。
德系、日系、法系、美系、韩系等国内生产的外国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合资车企除个别企业外,销量几乎全部负增长,不少车企甚至出现两位数下降。外国品牌乘用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也下降到50%左右。
曾经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呼风唤雨的合资车企,在新的形势面前,如何加快转型革新,重振往日雄风,可谓是压力山大。
外国品牌汽车销量持续下滑
德系车是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汽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仅上汽大众的桑塔纳一款车型就占据了国内轿车市场六七成的份额。作为德系品牌中在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品牌之一,2024年大众品牌乘用车在中国市场销量292.81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32.4%,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9.5%。
在豪华车市场,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的德系豪华品牌,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全部出现下滑。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7%,宝马下降13.4%;奥迪下降10.9%。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大跌28%,连续三年下滑。
日本三大车企本田、丰田、日产2024年在华新车销量都低于上年水平。本田2024年下降幅度达到30.9%;日产下滑12.2%,丰田2024年同比下降6.9%。
韩系品牌中,2024年北京现代同比下降39%。悦达起亚借助于出口大幅增长,2024年销售24.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9.2%。
美系品牌中,除特斯拉以外,其他品牌销量也大幅下降。
同时也要看到,部分合资车企通过加快新能源汽车转型,实现了“止跌”。上汽大众2024年新能源车型持续上量,销量突破14.3万辆,同比增长12%;一汽丰田2024年电动化车型销售了38万辆,较2023年增长36%,占比达到48%;宝马和MINI品牌纯电动车型2024年在中国销量同比增长7.7%,纯电车型销量占集团在华总销量的15%。
合资车企在华市场落后的两大症结
有分析认为,国内合资车企之所以落后,有两大因素,一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二是车型更新换代缓慢。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增长主要依赖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厂家如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等汽车厂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都很高。再加上特斯拉、埃安、问界、极氪、零跑、蔚来、理想、小鹏等主打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新势力。2024年国产汽车(含自主、独资和合资)新能源汽车占有率已经超过40%。与此同时,燃油车市场则同期出现下滑。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国产乘用车国内销量2260.8万辆 ,同比增长3.1%; 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1155.8万辆,比上年减少248.5万辆,同比下降17.4%。
与中国自主品牌相比,合资品牌产品仍以传统燃油车为主。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的形势下,合资品牌销量怎么可能不下降?
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相比,合资品牌汽车新能源产品布局过慢、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不高,市占率也较低。
中汽协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全年将实现1600万辆的销量,实现24.4%的同比增长率。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仍然是中国自主品牌。
反观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续航能力、充电能力、智能化和生产成本还有不小差距。
合资车企在中国仍有发展空间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汽车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丰硕成果。主要跨国汽车公司相继在中国设立合资整车企业,并吸引大批汽车零部件巨头来华投资设厂。
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带来了技术、资金和车型,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短短十几年,中国于2009年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市场,并持续至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合资车企,就没有中国汽车的今天。
有分析认为,中国新车市场电动车和燃油车将长期共存。即使新能源乘用车达到50%的市占率,每年仍有一千多万辆燃油乘用车市场。
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合资车企无疑拥有先天优势,关键是如何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燃油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
外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并非不可逆转。在对中国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的理解和适应上,外国品牌汽车要习惯中国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偏好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对车辆的外观设计、内饰风格、科技配置、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
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和产品营销困境,外国汽车品牌可以通过与中国车企合作以借鉴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优势,加速自身转型进程,大众、宝马与小鹏的合作、奔驰和吉利的合作,就起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另外,一些合资车企可以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以及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制造能力,扩大汽车出口。
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外国品牌汽车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合资车企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看你如何创新和改变。(完)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的首车下线,不仅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单月交付4154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
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30万级SUV领域竞争激烈。
7月1日,也就是下半年的第一天,比亚迪、吉利、赛力斯等国内车企,纷纷发布6月份和上半年销量数据。从已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来看,吉利汽车在主流车企中上半年销量数据处于领先地位。
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并不再设定明确的终止时间表。
首先澄清一下,这里所说的中国长安,全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和平时大家所说的长安汽车是两回事。长安汽车全称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兵装集团)的成员企业。
6月19日,艾瑞泽8 PRO新品上市发布会暨赛道嘉年华在浙江国际赛车场盛大启幕。
6月10日晚,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这是在丰田RCE体制下,一汽丰田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全新电动车型,也是丰田中国本土化战略的起点车型,意义重大。
记得是在2011年底,国内某财经类杂志用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吉利汽车的不实报道。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