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动力科技的进化之路与中国汽车的全球突围

日期:2025-09-04 09:00:00

来源:一锤定音/张毅、龚正

访问量:33679

当新能源汽车行业陷入技术路线单一博弈的迷思,用户对动力的需求已悄然从“单一选择”转向“全场景适配”。2025年成都车展上,奇瑞集团携鲲鹏黄金增程CEM、超能电混CDM、超能纯电BEV组成的全动力矩阵惊艳亮相,31款重磅车型背后,是其28年深耕动力技术的自研厚土。

从1997年打下首根发动机厂桩,到如今构建覆盖燃油、增程、混动、纯电的“动力全家桶”,奇瑞不仅实现了从“单点技术突破”到“全栈能力覆盖”的跨越,更以技术自研与落地为中国汽车从“制造大国”迈向“技术强国”提供了范本。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期,奇瑞的动力科技进化史,正是中国汽车核心竞争力从“性价比”转向“技术力”的生动缩影。 

动力科技全栈覆盖,重构行业技术标准

奇瑞的动力技术进化,始终以用户痛点为核心锚点,在不同技术赛道实现精准突破。在增程领域,其鲲鹏黄金增程CEM技术堪称“用户思维的终极解法”——45.79%的超高热效率与3.71kWh/L的油电转化效率,直接破解了“续航焦虑”与“燃油高耗”的双重矛盾。

搭载该技术的风云X3L,纯电续航达215km、综合续航突破1200km,增程器介入时舱内噪声≤39dB;再加上奇瑞智驱轴向磁通增程器减重37%的技术突破,这些创新共同彻底消除了传统增程车型“发电噪音大、高速动力弱”的短板。奇瑞增程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用“高效能+低噪音”的组合,重新定义了增程车型的用户体验边界,让技术参数真正转化为可感知的出行价值。

混动赛道上,奇瑞以“极限测试”验证技术硬实力。鲲鹏超能电混CDM系统凭借48%热效率的鲲鹏天擎发动机与98.5%传动效率的DHT230变速箱,奇瑞将逐步推动车型迈入“油耗1时代”。鲲鹏超能电混CDM的代表车型风云A8L创下2369.915km的超长续航纪录,风云T9更斩获“易车新能源极限续航”榜单第一。搭载奇瑞鲲鹏超能电混CDM 6.0的风云A9L,实测纯电续航260km+、综合续航2500km+,30%-80%快充仅需14.5分钟,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尤为关键的是,高效能、低能耗、强动力的三重平衡,使得奇瑞混动技术的突破在于“不偏科”,既避免了部分品牌为追求续航牺牲动力的妥协,也打破了“高性能必高油耗”的行业误区,为混动车型树立了综合性能新标杆。

纯电与前瞻技术布局上,奇瑞始终以“安全”为底层逻辑。800V 7合1超能电驱峰值功率达240kW,双电机分布式电驱满足IP68水路两栖标准,确保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能;犀牛电池通过41层防护结构构建安全屏障,2026年全固态电池上车后,纯电车型续航将突破1500km。

纯电技术的竞争,最终是安全与续航的平衡关键。而奇瑞并不追求单一参数的噱头,而是通过“电驱+电池”的协同创新,让用户既享受到纯电的环保与高效,又无需为安全担忧。

研发体系支撑:从自主研造到全球协同 

奇瑞动力技术的持续突破,源于其28年从未间断的研发积淀。1997年,奇瑞在芜湖打下首根发动机厂桩,1999年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发动机下线,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终于拥有自主可控的“动力心脏”;2003年启动国际化团队建设,组织工程师赴奥地利AVL深造,不仅带回了技术,更构建了自主研发体系;2010年推出中国品牌首台2.0TGDI直喷增压发动机,2021年发布全球首创三挡双电机混动变速箱,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推动着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向前迈进,是中国动力技术“走出去”的重要代表。

全球协同的研发网络,进一步放大了奇瑞的技术优势。目前,奇瑞已在芜湖、上海、欧洲等地区布局8大全球研发中心,67+碰撞场景覆盖中国、欧盟、澳洲等7大安全标准,亚洲最大碰撞试验室年碰撞测试超1500台,2000+人的安全研发团队累计申请安全专利超2500项,获得VCA、TÜV等23项国际认证。

这种“多中心+高标准”的布局,让奇瑞的动力技术既能满足国内用户需求,又能适配全球不同市场的法规要求。奇瑞的研发体系最难得的是“自主可控+全球协同”的平衡,它不像部分企业依赖外部技术授权,也避免了单一市场研发的局限性,这种体系能力是其技术持续领先的核心保障。

“安全冗余”的技术理念,更是奇瑞研发体系的鲜明标签。从2008年奇瑞A3获得C-NCAP五星,到星途星纪元ET拿下国内首张整车级功能安全认证,28年间奇瑞通过数万次碰撞测试构建起严苛的“安全门槛”。风云T11采用88%高强度铝合金车身,配备11个安全气囊(含同级唯一后风窗气囊),让安全成为最大的豪华。

奇瑞的“安全冗余”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基于用户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预判,它将动力系统与车身安全深度结合,比如增程车型的电池布局既考虑续航,又兼顾碰撞时的防护,这种系统性思维值得行业借鉴。

从“技术参数”到“用户价值”,让动力科技可感可知

在奇瑞看来,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产品体验。通过场景化产品布局,奇瑞要让不同动力技术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全球市场的认可,更印证了奇瑞动力技术的普适性。2025年1-7月,奇瑞在欧洲市场销量近4万辆,同比增长942%,其中JAECOO7搭载混动技术获得“中欧碳足迹互认”,OMODA9在意大利SUV-B级市场拿下零售第一。这种突破不仅是销量的增长,更是中国动力技术获得高法规市场的信任。奇瑞的混动与增程技术,既符合欧洲的环保法规,又适应欧洲用户的驾驶习惯,它没有简单复制其他品牌的技术路线,而是走出了一条兼顾效率与体验的中国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奇瑞动力技术还为品牌价值提升提供了支撑。2025年,奇瑞蝉联J.D.Power产品魅力指数、新车质量研究、销售服务满意度三项第一,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第233位,较上年跃升152位。这种“技术-产品-品牌”的正向循环,打破了中国汽车长期依赖“性价比”的竞争困局。中国汽车要实现全球突围,核心是技术自信,奇瑞的每一项动力技术突破,都是为了让“中国智造”从“被选择”变为“首选”,让全球用户认可中国汽车的技术实力。

从1997年的“小草房”到如今的“全球500强”,奇瑞的动力科技进化史,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厚积薄发”的缩影。当鲲鹏黄金增程消除续航焦虑,当全固态电池指向1500km的未来,当欧洲市场的份额持续攀升,奇瑞证明:中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早已从“性价比”转向“技术力”。

未来,随着“双500”里程碑(出口超500万辆、跻身世界500强)的达成,奇瑞将以“动力全家桶”为支点,推动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从“立潮头”到“领未来”。而奇瑞的探索,也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唯有扎根技术研发,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创新,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真正掌握话语权,让中国动力技术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新标杆。(完)

热门文章

关注中国汽车趋势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