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11 09:00:00
来源:一锤定音/张毅
访问量:4935 次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汽车)组建前后,许多概念被混淆。中国长安汽车成立前,各种解读莫衷一是。什么“长安汽车将成独立央企”、“长安晋升部级央企,朱华荣或官升一级”。中国长安汽车正式成立后,还有不少媒体称升级后的长安汽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如何如何。不少人以为中国长安汽车和其旗下的长安汽车为同一主体。被炒的很热的新央企、新长安,内涵到底是什么,让人一头雾水。
之所以造成这么多误解误读,一方面是媒体人理解不全面,另一方面与长安汽车没有讲清楚中国长安汽车和长安汽车的关系有一定关系。
有鉴于此,需要澄清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一、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新央企,新长安。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成立。这是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汽车央企。在国资委央企序列中排名第73位,级别为正局级,而非副部级,低于一汽和东风。
中国长安汽车是把兵器装备集团汽车业务分立出来,由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117家分子公司组建的汽车集团公司。总部位于重庆,注册资本金200亿元,资产总额3087亿元,从业人数约11万人,主要经营业务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销售、金融及物流服务、摩托车等。
中国长安汽车是继一汽、东风之后,国内第三家汽车央企。是一家新央企,也是新长安。
之所以使用中国长安的名称,主要考虑到新央企汽车整车业务主要集中在长安汽车,使用中国长安名称有利于集团汽车整车业务的发展,另外,集团整体业务中,长安汽车占比也比较大。
二、长安汽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一直是央企的二级公司。以前是兵器装备集团的二级公司,现在是中国长安汽车的二级公司。并不存在升格的问题。
长安汽车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是中国长安汽车旗下5家上市公司之一。长安汽车(重庆)注册资本99.2亿元,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一半。
三、中国长安汽车与长安汽车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与长安汽车(重庆)虽然血脉相连,但在法律地位、业务范畴、战略定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从产权结构来看,中国长安汽车作为母公司,是国有独资大型骨干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承担着国家战略层面的使命。长安汽车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的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大生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集团公司拥有对下属企业的控制权,但具体运营由各子公司独立负责。
从主营业务范围看,集团公司的业务版图更为广阔。除了核心整车制造外,还有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
从战略规划方面的看,作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集团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注重长期稳定增长和社会责任感履行。长安汽车作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业绩表现和股东回报。
新组建的中国长安汽车董事长由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担任,总经理由辰致集团董事长赵非担任。集团总部在重庆,目前内部架构还在组建中。
中国长安汽车成立后,总部又在重庆,可以协调整个集团的资源帮助总部位于重庆的长安汽车更好的发展。
中国长安汽车作为新组建的汽车集团,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理顺好各种关系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外传播力度,让社会各界清楚了解集团的性质、任务和发展战略。
中国长安汽车的战略定位及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长安汽车是中国长安汽车的核心企业,为了实现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目标,中国长安汽车的资源自然要向长安汽车倾斜。但是对外要讲清楚,中国长安汽车是长安汽车的上级公司,并非同一主体。(完)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的首车下线,不仅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单月交付4154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
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30万级SUV领域竞争激烈。
7月1日,也就是下半年的第一天,比亚迪、吉利、赛力斯等国内车企,纷纷发布6月份和上半年销量数据。从已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来看,吉利汽车在主流车企中上半年销量数据处于领先地位。
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并不再设定明确的终止时间表。
首先澄清一下,这里所说的中国长安,全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和平时大家所说的长安汽车是两回事。长安汽车全称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兵装集团)的成员企业。
6月19日,艾瑞泽8 PRO新品上市发布会暨赛道嘉年华在浙江国际赛车场盛大启幕。
6月10日晚,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这是在丰田RCE体制下,一汽丰田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全新电动车型,也是丰田中国本土化战略的起点车型,意义重大。
记得是在2011年底,国内某财经类杂志用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吉利汽车的不实报道。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