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2-07 09:00:00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访问量:923 次
新年伊始,一些汽车主机厂陆续发布了2024年全年销售目标。总体来看,大部分车企制订的销量目标,还是比较合理的,跳一跳能够的着。但是,也有一些车企的销量目标,明显有些过高,很难实现。
汽车企业要实现销量目标,除了自身努力,很大程度要看车市的整体表现。在制订销量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否则,制订了过高的销量目标,到年底完成不了,会有些尴尬。
2023年绝大多数车企没有达标
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内卷从年初持续到年底,竞争异常激烈。这种以价换量的恶质竞争,搞的大家都筋疲力尽。主机厂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不赚钱,汽车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全国数万家汽车经销商,一半以上亏损。虽然2023年国产汽车销量首次超过3000万辆,但是付出的代价极大,不可能持续发展。
有媒体梳理了13家上市车企去年的销量情况。其中9家公布了销量目标的车企,只有比亚迪和吉利汽车两家完成了目标。 比亚迪2023年销量302.44万辆,同比增长62.3%,完成了300万辆的销量目标。吉利汽车2023年销量达168.65万辆,同比增长18%,超额完成销售目标,并创造了销量历史纪录。
销量目标完成率90%以上2家车企,分别是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长安汽车2023年销量255万辆,同比增长8.7%,目标完成率91.07%。广汽集团2023年销量250.5万辆,同比增长2.92%,目标完成率94.89%。其余5家上市车企2023年实际销量,均与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2023年国产汽车销量突破3000万辆,主要依赖于新能源汽车和出口的大幅增长。在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只有理想和岚图实现了年初宣布的销量目标,其他企业基本没有达标。
总体来看,2023年国内车企,无论是自主品牌车企还是合资车企,完成销量目标的是少数,大部分没有达标。
对今年国内车市不能过于乐观
汽车企业制订销量目标,主要目的是设定一个努力方向。但是在制订目标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既要对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明确的认识,也要对车市的大致走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在正常情况下,汽车销量增幅两倍于国内GDP的增幅。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批发含出口)3009.4万辆,同比增长12%。其增长幅度相当于当年GDP增幅5.2%的2.3倍。
前一段接触了一些汽车主机厂负责人,他们对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普遍感到焦虑,并不看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2024年的中国车市,将续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但是也要看到,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的两大支柱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在2024年都遭遇新的情况。2023年底和今年年初全国大范围出现的极寒天气,对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带来消极影响。国外反补贴也不利于扩大汽车出口。
鉴于以上原因,中汽协预计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同比增长21%,出口550万辆,同比增长12%。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的增幅均比前两年大幅下调。(完)
首先澄清一下,这里所说的中国长安,全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和平时大家所说的长安汽车是两回事。长安汽车全称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兵装集团)的成员企业。
6月19日,艾瑞泽8 PRO新品上市发布会暨赛道嘉年华在浙江国际赛车场盛大启幕。
6月10日晚,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这是在丰田RCE体制下,一汽丰田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全新电动车型,也是丰田中国本土化战略的起点车型,意义重大。
记得是在2011年底,国内某财经类杂志用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吉利汽车的不实报道。
在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安全已然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的核心考量,更是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5月9日晚,吉利汽车在杭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小莲花),举办吉利银河百万盛典暨银河星耀8上市活动。
4月19日,奇瑞星途旗下豪华安全大五座SUV:2025款星纪元ET上市,上海车展开幕即官宣斩获超6000台订单,成为20-30万元级SUV市场的一匹“黑马”。
在刚刚开幕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广汽传祺携向往车系最新旗舰车型亮相,展现了传祺、华为乾崑、宁德时代“黄金三角”深度融合的最新发展成果,也正式拉开了中国智能汽车“大厂时代”的帷幕。
目前,国内合资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
4月15日,新驾趣纯电SUV广汽本田P7闪耀上市,新车基于云驰架构打造,以“不同、不晕、不累、不悬、不糙、不卡、不慌、不怕”八大体验价值,击碎纯电用车常见痛点,重塑电动时代新驾趣观。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