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5 09:00:00
来源:一锤定音/张毅、龚正
访问量:1051 次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到27%。而在不久前,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基金总裁方建华曾公开表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会突破9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会超过50%。
无论是当下的数据支撑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动化出行浪潮已势不可挡,而如何选择赛道,如何进行产品布局,则引发着业内激烈思考。更重要的是,战略资源与核心技术是否抓在自己手里,是决定一家车企胜负与否的关键。
纸上谈兵终觉浅,把握趋势只是取胜的起跑线,真正推出与时俱进的产品,站在用户角度造车才是硬道理。就如同今年上海国际车展的主题“拥抱汽车新时代”一样,东风日产用两场发布会说明了当下的发展路线和产品阵营,以实际行动力证,要把这电驱化新时代“一整个拥抱住”!
集体作战,志在必得
过去十年间,造车新势力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于此同时,EV(纯电动汽车)、HEV(混合动力汽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REEV (增程式电动汽车)等多种技术路线也在不断刷新消费者对动力的认知。
在那个混战的时代,确定路线是政策引导,而对于车企而言也有一点“赌的成分”。即便是拥有数十年上百年造车经验的企业,也不敢妄下决断,错失消费市场是小,拿技术赌明天才是得不偿失。
而东风日产面向汹涌而来的电动化新时代,则显示出了老道,不做选择,而是ALL IN——“纯电、e-POWER、插电混动”三大技术路径并行,既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也意味着东风日产已经按下电驱化的加速键,对新时代的市场考验志在必得。
将在谋,兵在精
电动化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消费者已经对概念免疫,但唯有真技术才能成为顶流。如果说东风日产的“纯电、e-POWER、插电混动”三大技术路径是向新时代交出的作业,那么日产在电动化领域扎根七十余年的研究便是做作业的艰难历程。
自1947年日产第一辆电动车TAMA诞生,到2010年日产生产出世界第一台量产纯电动车。历经76年,东风日产将自身打造成210亿公里电池0重大安全事故的“纯电战士”。
战士是令人敬佩的,东风日产也不虚此名。“210亿公里”、“电池0重大安全事故”的背后是反复试错与经验累积,东风日产在用户关心的电池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严守111项全球最高电池安全测试标准,历经400多次碰撞测试,旨在这个电动化新时代,每一辆从东风日产工厂下线的电驱化车型交付到用户手上时都能给足安全感。
即便已经发展了十余年,“里程续航焦虑”依旧是用户与车企难以逾越的关卡。这也是东风日产定要贯彻执行“纯电、e-POWER、插电混动”三大动力路径并举的底层逻辑,为不同出行场景的用户对症解决出行难题。
要上分?必须技术势能占位
在电驱化赛道上,东风日产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却把技术研究得最透彻,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场景需求,具有布局多条产品线,提供多元产品的实力。
纯电赛道上,东风日产在电池安全和纯电平台方面拥有技术壁垒,积累了绝对经验;而在混动赛道上,还打磨出不用充电的电驱技术e-POWER,跨过机械混动直接进入电能混动100%电机驱动,内燃机仅用于发电,可实现全速域、全工况、全场景纯电驱行驶,为用户带来全程纯粹的、高级的纯电驾乘体验。
无论是与比亚迪超级混动DM-i还是与理想增程式相比,东风日产e-POWER都是更高阶的电能混动,可实现100%电驱动。相较于理想车辆本身需要携带能量型大电池,e-POWER无需充电,不仅没有充电焦虑,电力输出更平稳,保障了动力性能的稳定,也就保证了更具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
事实上,在确定混动路线时,东风日产不仅仅融合日产76年纯电技术与近90年燃油技术为e-POWER赋能,还同时布局插电式混动技术。因此,诞生了基于启辰DD-i超混动平台打造的启辰大V DD-i超混动,该技术拥有“劲”、“省”、“长”、“智”四大核心技术优势,打造出强动力、低油耗、长续航、超悦驾的用车体验。启辰DD-i 超混动技术可从源头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轻松实现纯电续航110km,综合续航1000km,可油可电,智能双驱,既可以享受纯电动车的驾驶乐趣,又无需为高油价买单。
时下,中国汽车市场在疯狂内卷中,年初的价格战与补贴潮便已确定今年的主基调。不过,随着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上东风日产携高能电驱新车天团的首发亮相,并明确 “纯电、e-POWER、插电混动”三大技术路径并行,我们看到了汽车市场的另一番景象——以车展为舞台,东风日产与中国市场正在上演一场“双向奔赴”。
在燃油时代,东风日产创造过辉煌战绩,如今站在新时代的浪潮上,则需要努力思考如何在践行绿色低碳的同时,持续为用户提供有竞争力的最优选择。纵然品牌的答卷仍要面临市场的检验,但值得肯定是,东风日产已翻开属于自己的新时代篇章。(完)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的首车下线,不仅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单月交付4154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
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30万级SUV领域竞争激烈。
7月1日,也就是下半年的第一天,比亚迪、吉利、赛力斯等国内车企,纷纷发布6月份和上半年销量数据。从已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来看,吉利汽车在主流车企中上半年销量数据处于领先地位。
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并不再设定明确的终止时间表。
首先澄清一下,这里所说的中国长安,全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和平时大家所说的长安汽车是两回事。长安汽车全称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兵装集团)的成员企业。
6月19日,艾瑞泽8 PRO新品上市发布会暨赛道嘉年华在浙江国际赛车场盛大启幕。
6月10日晚,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这是在丰田RCE体制下,一汽丰田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全新电动车型,也是丰田中国本土化战略的起点车型,意义重大。
记得是在2011年底,国内某财经类杂志用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吉利汽车的不实报道。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