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8-28 16:03:00
来源:一锤定音/张毅
访问量:1241 次
8月27日,中国政府网刊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国办《意见》提出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其中第十条提出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意见》第10条指出,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促进二手车流通,进一步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允许符合在用车排放标准的二手车在本省(市)内交易流通。
有分析认为,国办的《意见》如果能够落实,对于持续低迷的国内车市,无异于一剂强心针,有利于提振消费者信心,也有利于下半年车市向好发展。
但是,也有分析认为,能否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关键还在落实。特别是一些交通拥堵比较严重、汽车保有量比较大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放宽汽车限购,难度非常大。
目前国内实行汽车限购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成都、贵阳8个城市和海南省。这8个城市和海南省每年的新增车辆指标,大约在100万辆左右。但是新增指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北京有332万人参与燃油小客车摇号,2622人抢一个指标。北京有44万人轮候新能源车指标,按照目前的配额标准,新申请者至少要等待9年,2028年才能获得指标。
两者相加,北京有376万个人申请汽车指标,除去一些虚假需求,北京的新车需求应该在300万辆左右。
其他限购城市的真实购车需求应该也不在少数。大体推算,如果限购全部取消,短期内能增加上千万辆购车需求。
为了扩大汽车消费,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提出五点要求:一是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政策。二是已实施限购的地方应加快由限制购买向引导使用改变。2019年和2020年车牌增量指标在2018年基础上分别增加50%和100%,取消对无车家庭购车的限制,对小客车更新指标的申请不得设置数量限制。三是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施限行限购,已实施的必须取消。四是城市服务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五是加快发展汽车租赁市场,鼓励发展长租和短租多种租赁模式,并加快新能源汽车在租赁领域的更新消费。
发改委的文件发出后,广州市和深圳市发布新政响应号召。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将增加中小客车增量指标10万个,深圳市将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8万个。但是其他汽车限购城市,好像没有什么动作。
与上次发改委发文不同,这次发文的规格要高很多,是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高到了国务院层级,力度要大得多。
汽车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多万亿,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8.33万亿 ,占比9.26%。
汽车消费在拉动国内消费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其中汽车类 38948亿元,占比达到10.22%。
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出现28年来首次负增长。今年以来,汽车消费放缓成为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因素。
在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稳消费扩消费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放宽汽车限购,扩大汽车消费,对于稳消费扩消费、抵御外来风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期待一些地方政府能够以大局为重,认真落实国办《意见》精神,把好事办好。 (完)
上一篇:泰达汽车论坛为中国汽车问诊号脉
下一篇:前7月汽车终端销量不是负增长
当新能源汽车行业陷入技术路线单一博弈的迷思,用户对动力的需求已悄然从“单一选择”转向“全场景适配”。
8月25日,鸿蒙智行旗下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在成都举办。
当德国《商报》在头版用“这款电动SUV给奔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题,详细拆解smart #5如何在空间、智能、性能上全面超越奔驰EQB,甚至很多方面比EQC, EQE做的更好。
8月19日,广汽星源增程技术暨昊铂HL增程版上市发布会在广州隆重举办。自此,广汽在电动化路径上迈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8月8日,刚刚就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朱华荣与集团公司总经理赵非一起前往深圳,拜访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围绕产业竞争态势、未来竞争格局等交流学习。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汽车)组建前后,许多概念被混淆。
8月7日,杭州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科技盛宴——一汽奥迪技术周暨Q6L e-tron家族、A5L上市发布会在此盛大启幕。
8月1日,东风奕派科技战略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总经理汪俊君发布了“未来之翼”战略计划。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的首车下线,不仅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单月交付4154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