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2-17 09:00:00
来源:一锤定音/张毅
访问量:1471 次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固态电池的热度很高。不少厂家纷纷发布消息,称自己的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很大进展和突破。有的说明年就可实现量产,有的说2027年可实现量产。甚至有的厂家说已经实现量产,配置了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很快就将进入市场。
一些宣称自己产品采用了全固态电池的厂家,都是在吹牛。这些电池顶多称之为半固态电池,离真正的全固态电池还差得远。
所谓全固态电池,与现在广泛使用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最大的区别,在于使用的电解质是固态的。全固态电池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高。具有充电时间短、续航距离长、输出功率大等特性,并且耐高温低温和高电压。
目前,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面临技术、成本和产业链等多重挑战。短期内很难投入商业运营。即使投入商业运营,受到成本高企的影响,要普及还需要相当长时间。
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日前指出,全固态电池距离真正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用1到9分来衡量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和制造成熟度,目前的水平只有4分,宁德时代自己也不过如此。距离真正可靠、可大规模量产的全固态电池,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般认为,全固态电池市场化时间表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个阶段:小规模验证与高端应用阶段(2025-2027年)。在这个阶段,全固态电池进行试验和小规模量产。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装车,成为全球最早商业化案例。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目标是在2027年前后推出小批量产品,初期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或特定领域。
在这个阶段,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化:硫化物、氧化物等不同电解质路线将并行发展。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第二个阶段:规模化拓展与成本下降阶段(2028-2030年)。随着工艺优化和产业链成熟,全固态电池成本有望逐步降低,装机量大幅提高。除新能源汽车外,全固态电池将拓展至储能、医疗设备、无人机等领域。
第三个阶段:2030年后主流化普及。
由于成本问题,比亚迪预测全固态电池在高端车型普及后,需要15-20年才能下沉至经济型电动汽车。
在这个阶段,界面阻抗、锂枝晶生长等核心问题解决后,全固态电池有望完全取代液态和半固态锂电池。短期内,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仍将持续占据主流地位。(完)
上一篇:清朗专项行动有利改善汽车舆论环境
下一篇:解决电动汽车低温焦虑尚需时日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的首车下线,不仅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单月交付4154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
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30万级SUV领域竞争激烈。
7月1日,也就是下半年的第一天,比亚迪、吉利、赛力斯等国内车企,纷纷发布6月份和上半年销量数据。从已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来看,吉利汽车在主流车企中上半年销量数据处于领先地位。
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并不再设定明确的终止时间表。
首先澄清一下,这里所说的中国长安,全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和平时大家所说的长安汽车是两回事。长安汽车全称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兵装集团)的成员企业。
6月19日,艾瑞泽8 PRO新品上市发布会暨赛道嘉年华在浙江国际赛车场盛大启幕。
6月10日晚,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这是在丰田RCE体制下,一汽丰田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全新电动车型,也是丰田中国本土化战略的起点车型,意义重大。
记得是在2011年底,国内某财经类杂志用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吉利汽车的不实报道。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