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3-11 09:00:00
来源:一锤定音/张毅
访问量:1411 次
最近几天,关于欧美将放弃电动汽车的说法甚嚣尘上。什么欧美放弃电动车,中国将自娱自乐,唱独角戏等等。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误读,欧美国家并未放弃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只是害怕竞争力强大的中国汽车,并采取反补贴调查、以及准备提高关税等措施,遏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入。
苹果弃电动车引起连锁反应
日前,总部位于美国的苹果公司中止进行了近十年的电动汽车项目。之后,英国将燃油车禁售令从2030年推迟到2035年,这一时间点和欧盟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时间保持了一致。同时,奔驰汽车放弃了2030年全面油转电的目标。
鉴于以上措施,国内一些媒体,主要是自媒体,纷纷做出欧美将全面放弃电动汽车的错误解读。
苹果公司之所以中止电动汽车项目,主要是出于对市场和成本的考量。英国推迟燃油车禁售令,主要原因是很难做到。奔驰则是和英国同样的考虑。
详细分析英国和奔驰等车企的措施,并非放弃电动汽车,只是把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时间推迟了几年,全面转向电动汽车的战略并未改变,只是放缓了节奏而已。
去年10月,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达成协议,从2035年起,欧盟将禁止销售内燃机新车。该协议是欧盟推动零排放计划的一部分,将导致欧盟27个成员国不再生产内燃机汽车。这一禁令是欧盟“减碳55%”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到2030年将对气候有害的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这一禁令出台前,欧洲一些汽车制造商,特别是德国汽车制造商表达了不同意见。最后经过激烈争论,最终欧盟的环境部长一致认为,从2035年起,在欧盟销售的所有新车都应该是碳中和的。
有媒体报道欧盟正在考虑是否延迟这一禁令,但目前来看,延迟的可能性不大。
欧美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观
中国、欧洲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三个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三个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3年,中国国内汽车销量2518.4万辆(不含进口汽车),美国轻型汽车销量1560万辆,欧洲汽车销量1285万辆。中美和欧洲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8900万辆的60%以上。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国内销量829.2万辆,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70%。
2023年,欧洲31个国家(不含俄罗斯)新能源汽车销量300.9万辆,其中纯电动(HEV)销量201.9万辆,插混(PHEV)98.99万辆。
2023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44.7万辆, 其中电动汽车(HEV)116.7万辆,占比80%,占所有乘用车销量的9.1%。插电混动汽车(PHEV)28万辆。
2023年,中美和欧洲新能源汽车(HEV和PHEV)销量高达1274.8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368.93万辆的93%。其中,欧洲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445.6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32%。
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23.4%,美国占9.3%左右。
电动化、智能化是全球汽车转型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多年来欧美都出台了包括财政补贴等鼓励措施,不可能半途而废。
中国新能源汽车刚刚进入欧洲
据相关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其中120.3万辆是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
由于美国对中国出口汽车征收高关税,中国汽车出口美国非常困难,数量也很少,更不要说新能源汽车了。
欧洲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销量也逐年快速增长。2023年,仅德国就销售了52.4万辆纯电动汽车和17.6万辆插电混动汽车,占当年280万汽车销量的25%。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是挪威。2023年挪威售出的新车中,82.4%是纯电动汽车。瑞典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第三的国家,瑞典2023年新注册乘用车289665辆,其中60%是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近39%,插电混动汽车21%。挪威和瑞典位于北欧,冬天气温很低,但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远远高于中国。
正是由于欧洲对新能源汽车情有独钟,中国汽车企业近年来纷纷进军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取得了一定进展。2023年,中国出口到欧洲十几个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达到12.3万辆。前七位的国家是英国(28,992辆)、法国(27,936辆)、德国(22,593 辆)、瑞典 (10631辆)、挪威( 6117辆)、荷兰(7603辆)、西班牙 (4698辆)。意大利、奥地利、丹麦和爱尔兰的出口规模大概在2000-3000辆。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仅占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的4%。但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质优价美,市场竞争力很强,已经引起了欧洲国家的高度警惕。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发补贴调查,意欲采用加征关税的手段阻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入。
面对汹涌而至的中国新能源汽车,2月27日,雷诺CEO敦促欧洲汽车制造商联合起来,组建一家空客式的企业集团,生产价格实惠的电动汽车,与进入欧洲的中国进口汽车竞争。
有分析认为,中国车企要进军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必将遭遇更大的阻力和困难。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工作。(完)
上一篇:今年两会对汽车发展有何意义?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的首车下线,不仅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单月交付4154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
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30万级SUV领域竞争激烈。
7月1日,也就是下半年的第一天,比亚迪、吉利、赛力斯等国内车企,纷纷发布6月份和上半年销量数据。从已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来看,吉利汽车在主流车企中上半年销量数据处于领先地位。
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并不再设定明确的终止时间表。
首先澄清一下,这里所说的中国长安,全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和平时大家所说的长安汽车是两回事。长安汽车全称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兵装集团)的成员企业。
6月19日,艾瑞泽8 PRO新品上市发布会暨赛道嘉年华在浙江国际赛车场盛大启幕。
6月10日晚,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这是在丰田RCE体制下,一汽丰田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全新电动车型,也是丰田中国本土化战略的起点车型,意义重大。
记得是在2011年底,国内某财经类杂志用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吉利汽车的不实报道。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