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2-21 09:00:00
来源:一锤定音/张毅
访问量:1070 次
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车市价格大战从年初打到年底,其战况之惨烈,前所未见。虽然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但是从汽车供应商到主机厂,再到经销商,日子都不好过。去年产销大幅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少数几个品牌,绝大多数赔钱赚吆喝。
3000万辆付出巨大代价
有分析认为,2023年的3000万辆,是以价换量的巨大代价实现的。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利润水平大幅下降,部分车企出现亏损。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2023年又有一批破产,硕果仅存的几家,几乎都在亏损。国内数万家汽车经销商,一半以上亏损,盈利的只有三分之一。截止去年年底,国内汽车库存高达400万辆,这些库存包括经销商库存、在途运输和厂家库存。国内汽车产业产能过剩日趋严重,不仅传统车企产能过剩,新能源汽车产能也远远大于市场需求。
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到了白热化。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能够活下去,国内汽车企业纷纷祭起降价的法宝。殊不知这种“自杀”行为,牺牲的不仅仅是汽车供应商、主机厂和经销商的利益,也严重冲击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2023年的中国汽车,那就是“卷”。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卷”还在向海外市场漫延,严重冲击中国汽车的海外市场。
2024中国车市更卷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日前在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指出,2024年不会有最卷,只会有更卷。
所谓卷,就是恶性竞争。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的中国车市,内卷会更加激烈。以价换量仍然会持续。
春节大假刚刚过去,国内车市新的降价潮席卷而来。2月19日,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宣布:王朝网旗下秦PLUS荣耀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7.98万元起。与此同时,五菱、长安汽车、哪吒汽车、北京现代、上汽通用等车企纷纷加入价格战,集体宣布多款车型大降价。有的车型降价幅度高达百分之二三十。
吉利汽车总裁淦家阅认为,2024年将是中国车市最卷的一年。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2024年将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一场激烈竞争中的“厮杀”在所难免。
中国车市呼唤良性竞争针对
2023年的汽车价格大战,有分析认为,车市竞争,不能仅仅拼价格,而要拼价值。低价竞争是恶性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雇佣水军抹黑竞争对手,更是上不了台面的恶性竞争。
中国车市需要竞争,只有竞争才能进步,才能使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但是这种竞争应该是良性竞争而不是相反。
价格大战、低价竞销,损害的不仅是供应商、主机厂和经销商的利益。实际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种做法没有赢家,只会是全盘皆输。
汽车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主机厂压供应商降价,供应商如果不降价就会失去订单,而降价就没有利润。一些供应商或以次充好,或降低标准来满足主机厂的要求。结果会导致整车质量下降。经销商不赚钱或者赔钱,售后服务也会打折扣。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只有汽车供应商、主机厂和经销商都有合理的利润,这个产业才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低价经销,赔钱赚吆喝,无异于饮鸩止渴。
本人曾长期从事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报道。多年前,国内外贸秩序一度混乱不堪,恶性竞争此起彼伏。一些出口商国内低价抢购、国外低价经销,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这种行为被讥之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希望我们的汽车行业,一定要汲取过去那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惨痛教训。(完)
上一篇:每周公布汽车销量 实在没有必要
下一篇:车市元月开门红 几家欢喜几家愁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的首车下线,不仅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单月交付4154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
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30万级SUV领域竞争激烈。
7月1日,也就是下半年的第一天,比亚迪、吉利、赛力斯等国内车企,纷纷发布6月份和上半年销量数据。从已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来看,吉利汽车在主流车企中上半年销量数据处于领先地位。
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并不再设定明确的终止时间表。
首先澄清一下,这里所说的中国长安,全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和平时大家所说的长安汽车是两回事。长安汽车全称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兵装集团)的成员企业。
6月19日,艾瑞泽8 PRO新品上市发布会暨赛道嘉年华在浙江国际赛车场盛大启幕。
6月10日晚,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这是在丰田RCE体制下,一汽丰田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全新电动车型,也是丰田中国本土化战略的起点车型,意义重大。
记得是在2011年底,国内某财经类杂志用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吉利汽车的不实报道。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