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21 10:12:38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编者按 | 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站在新五年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 新战略 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2个中外论坛+12个主题论坛”,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领导、全球汽车企业领袖、汽车行业精英,共商汽车强国大计,落实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在6月19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新赛道 新征程——共创嘉定赛车产业新格局”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发表了精彩致辞。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方舟书记、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嘉定举办的第七次中国汽车论坛。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赛车产业主题论坛,和在座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界的朋友们,一起探讨赛车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共同见证中国汽车产业在新的方向迈出一步。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制造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中,都是重要主题。汽车向“新四化”转型,自主创新、品牌化发展,这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发展的关键课题。
赛车展示的不仅仅是运动本身,其实质是汽车产业最前沿的技术创新,引领未来汽车产业的最新技术,都在赛车领域得到优先应用和发展验证。因此,赛车是汽车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应当形成产业化发展规模。
中国的赛车运动已经在2004年F1中国大奖赛的轰鸣中起步,经过17年发展,赛车文化日益蓬勃,车迷群体日益壮大。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思考赛车对于产业链的作用和价值时,我们应该肯定其对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的积极作用。今后,我们要共同探索赛车产业化发展路径,推动赛车深度融入汽车全产业链,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产品转化,不仅为市场带来更快、更节能、更安全的汽车,更是在产业集成创新中体现责任担当,为今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奠定基础。
嘉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汽车产业链最完整、整体水平最高的地区;同时,嘉定又是中国汽车文化的倡导者和制高点,无论从产业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嘉定都具备赛车产业化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一如既往支持嘉定的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建设汽车全产业生态链,尤其在赛车产业、经典车产业领域取得突破。
最后,我谨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向各位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由衷的感谢。祝愿赛车产业主题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身体健康,万事顺遂。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以“高端、求实、重效”为特点的中国汽车论坛自201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并成为中国汽车领域的“达沃斯”论坛,备受业内外广泛关注。作为汽车行业顶级盛会,中国汽车论坛依托于汽车行业权威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继续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力打造及时向行业输出新思想和智慧碰撞的高水平交流平台,继续助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早日共圆汽车强国梦!
在9月3日低碳论坛(下半节):低碳能源与汽车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中,明天氢能公司品牌总监、上海公司总经理张健发表了题为“汽车产业与造福人类完美结合”的演讲。
在9月3日低碳论坛(上半节):“双碳”战略与技术路线选择中,中汽信科战略科技委员会委员田程发表了题为“数字化赋能低碳创新发展:汽车全产业链协同降碳之路”的演讲。
在9月3日低碳论坛(下半节):低碳能源与汽车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中,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发表了题为“绿色金融助力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演讲。
在9月3日“电动化论坛一:面向2030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展望”中,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贡俊发表了题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产业进展与挑战”的演讲。
在9月3日低碳论坛(上半节):“双碳”战略与技术路线选择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发表了题为“汽车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与技术选择”的演讲。
在9月3日低碳论坛(下半节):低碳能源与汽车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中,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宋晓明发表了题为“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的演讲。
在9月3日电动化论坛一:“面向2030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展望”中,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邓承浩发表了题为“打造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助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在9月3日市场论坛(上半节):国内市场需求与产品结构演变中,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发表了题为“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迁与趋势”的演讲。
在9月3日“电动化论坛一:面向2030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展望”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发表了题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处于快速提升阶段”的演讲。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