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汽车统计存在漏洞

日期:2024-07-19 09:00:00

来源:一锤定音/张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月度汽车产销统计,是经原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授权,由中汽协代行原国家机械委负责的行业统计。

中汽协的汽车产销统计,是由各汽车主机厂报上来的。汽车厂家逐月把汽车产销量上报到中汽协,再加以整理发布。其中的汽车销量是汽车厂家批发给经销商的数量,而不是终端销量。统计范围包括自主品牌车企、合资品牌车企和独资车企(特斯拉)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国产汽车。

中汽协发布的汽车产销统计,是目前唯一得到政府授权的官方统计数据,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自主品牌汽车市占率有些高估

7月10日,中汽协发布了6月份和前6个月国产汽车产销统计。其中关于中国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的部分,存在一些漏洞。

今年5月13日,一锤定音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占率没有那么高。文章指出,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说法,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从前些年的不足40%,提高到2023年的56%,今年前4月又提高到60.7%。但是仔细分析,这个说法有问题。把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出口当做国内销量,从而得出不符合实际的市占率。

今年6月6日,贸促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重庆论坛致辞时,引用了这一数据。我在大会现场给王侠发了一个微信:你刚才致辞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60%,这个数据不准确。60%应该包括了汽车出口。按照国内销量,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应该在50%左右。

由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高,而合资品牌较低,再加上燃油乘用车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0多万辆,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反之,合资品牌则进一步下降。

中汽协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乘用车销量1197.9万辆,其中国内销量964万辆,出口233.9万辆。统计显示,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741.9万辆(含出口),自主品牌乘用车上半年市场份额为61.9%,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

目前,国产乘用车出口主要是自主品牌,但也包括部分合资品牌和特斯拉。如果减去出口,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销量大致在500多万辆。

984万减去500万等于464万辆,减去出口,上半年合资品牌和特斯拉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大致在450万辆左右。如果加上上半年30万辆进口外国品牌汽车,国外汽车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应该在47%左右,中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在53%左右。

市占率应该剔除出口加进口

中汽协的市占率数据之所以出现漏洞,主要是把出口量算在国内销量中了。

中国乘用车市场,包括国产自主品牌车、国产合资品牌车和进口外国品牌车。准确地说,判断一个品牌的国内市占率,应该把上述三种品牌都考虑在内。

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应该减去出口。而国外品牌市占率则应该加上进口,这样的市占率才比较准确。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出口大幅增长,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增长的重要引擎,也给统计带来新课题。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491万辆,相当于全年汽车销量的六分之一。2023年乘用车出口414万辆,相当于全年乘用车销量的15.9%。

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出口233.9万辆,占乘用车销量的19.5%,接近五分之一,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出口激增,汽车产销统计口径也随之发生变化。中汽协的汽车产销统计中,增加了国内销量的相关数据。

在计算中外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时,中汽协的统计囫囵吞枣,把出口到国外的乘用车也算了进来,造成了乌龙。

用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741.9万辆的销量(含出口),去除上半年乘用车1197.9万辆的销量,刚好是61.9%。

这个61.9%,是自主品牌乘用车在总销量中的比例,而不是国内市场占有率。国内市场占有率应该是用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销量,去除乘用车国内销量,这样的市占率才是比较准确的。

去年10月,一锤定音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中国车市 必须关注“国内汽车销量”。 文章认为,随着出口占比越来越高,分析国内车市,必须依据国内销量来进行分析。而如何定义中外汽车品牌市占率,也必须依据国内市场销量来进行。(完)

热门文章

关注中国汽车趋势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