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送出7 辆车,“超级福利计划”共赴成功之路

日期:2024-08-04 14:57:37

来源:一锤定音/冯铭

7月31日,成功汽车在山西长治举行“成功造车共创会”,全方位展示成功集团的产业布局和成功汽车的造车经验。同时,成功汽车发布“超级创富计划”(一周送 7 辆车),以实际行动助力用户创业致富,彰显了其作为一家“用户企业”决心与担当。

正如成功集团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景雨在会上所言:“成功汽车的品牌愿景就是助力国民创业致富,与用户共赴成功。所以我们坚持为用户造好用、好省、好贴心的创富车,努力让更多人实现创业致富的梦想,走向成功。”

成功汽车“超级创富计划”有亮点

成功汽车的“超级创富计划”活动,一周送出 7 辆车,无疑是一项极具吸引力和创新性的举措。这不仅展现了品牌的雄厚实力,更是其“助力国民创业致富,与用户共赴成功”使命愿景的生动体现,具体来看有以下亮点:

一是长期大量赠车。这次活动将连续一年,每周免费送出7台微卡,为用户提供了大量获得车辆的机会;

二是参与门槛低。抽奖面向所有人,只要动动手指进入“成功汽车”直播间输入手机号,便能参与抽奖活动;

三是适用场景广泛。赠送的成功斑马单排汽车是一款集强劲动力、高效承载、安全可靠、超长质保等多种优势的商用车型,适用于物流运输、日常通勤等多种场景。

四是赠送的车辆性能优秀。车辆外观造型简洁流畅,驾驶室配备7寸智联大屏、多功能方向盘、电动窗户、一键操控、遥控钥匙等,便捷省力;搭载1.5L淮海发动机,拥有111ps的马力,最大功率为82kW,最大扭矩为146N·m,提供强大的动力保障;百公里仅6.4L的超低油耗,节省支出,实现“动力与经济的完美融合”。

五是体现企业责任。该计划是成功汽车践行“助力国民创业致富,与用户共赴成功”使命愿景的具体体现,以实实在在的福利助力用户创富,与用户建立长长久久的共创关系,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

成功汽车“不简单”

成功汽车,全称为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其前身可追溯至八路军太行山区的黄崖洞兵工厂,隶属于山西成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正式成立。


在过去的15年中,成功汽车专注于商用车领域,在山西长治和贵州遵义设立了两大生产基地,具备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全链路生产制造能力。其产品畅销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在当地广受欢迎。

多年以来,成功汽车不断扩大海外网络,加速提高出口量的同时,也在通过投资建厂,搭建服务渠道等方面,完成了从整车出口向技术输出阶段的迈进。如今,成功汽车已在巴西和缅甸建立海外工厂,并获得全球23 个国家和地区的资质认证,构建起辐射亚洲、中东、北非、南美四大市场的出海格局,为中国商用车品牌“出海”提供了模板。

在整车制造工艺上,成功汽车积极引进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线,涵盖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完整工艺,整车年生产能力达50 万辆,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研发领域,成功汽车现有山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培育)、山西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还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合作共建“博士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平台。此外,成功汽车还获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众多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山西精品”。

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实在的事

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全民创业更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活水源泉。作为社会经济的“末梢神经”,城乡经济具有灵活、分散、多样、敏感、互动、本地等多重特点。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发展城乡物流则是打通社会经济“微循环”末梢神经的关键一步。

成功汽车深知城乡物流的重要性,专注于城乡物流车的升级与革新。目前,成功汽车已经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双驱并行发展。旗下共推出33 款车型,其中22 款车型主要投放国内市场,并可按照用户使用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深度贴合市场需求;另外 11 款车型则瞄准海外市场,充分顾及了海外用户的独特偏好。

以本次“超级创富计划”为例,成功汽车通过一周送出 7 辆车的方式,支持全民创业致富,方法简单、直接、实实在在,用山西话来说“不搞弯弯绕”。创业之路崎岖,一辆可靠的交通工具对创业者而言至关重要。不搞繁琐的宣发和诱导,成功汽车送出车辆,为创业者解决初期运输难题,降低了创业成本,提高了创业效率,是他们迈向成功的有力支撑,用自己的方式实打实的支持“全民创富”,用最简单的方法做最实在的事。

同时,作为一家位于山西长治的整车企业,成功汽车通过持续创新和优化产业布局,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促进了省内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推动了地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地方经济的繁荣注入了强大动力。不仅如此,成功汽车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绿色、节能的汽车产品,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相信在成功汽车的陪伴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踏上成功之路,书写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完)

热门文章

关注中国汽车趋势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