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8-21 09:00:00
来源:一锤定音/张毅
访问量:1204 次
7月19日,一锤定音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中汽协汽车统计存在漏洞。
文章指出:随着出口激增,汽车产销统计口径也随之发生变化。中汽协的汽车产销统计中,增加了国内销量的相关数据。在计算中外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时,中汽协的统计把出口到国外的乘用车也算了进来,造成了数据失真。
按照中汽协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61.9%,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但是如果减去出口,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国内销量大致在500多万辆,市场份额也是50%左右。
我把这篇一锤定音转发给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付炳锋回答说,你说的对,市场占比不严谨。以前进出口数量差不多,互相抵消了。现在出口远大于进口,应该叫销售占比。
中汽协8月发布的7月汽车产销统计中,之前的“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改成了“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原先的“市场份额”改成了“销量占有率”。这里所说的中国品牌销量占有率,指的是中品牌乘用车在国内外销量总额中的比例,而不是国内市场份额。
中汽协这一改动,符合当前的汽车整体情况。至于中外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也就是市场份额,则需要剔除出口部分,仅仅计算国内部分,才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数据。
如果要准确地计算中外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路,最合理的办法是既要计算国产汽车国内销量,也要计算进口汽车国内销量,二者加在一起,才是最准确的市场份额数据。只可惜目前公安部交管局掌握的上牌数一是不公开,二是即使公开了也没有中外品牌的区分。而根据交强险得出的上险数也没有中外品牌区分。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只能得出一个大致的比例。
按照中汽协的统计,今年前7个月乘用车总销量1397.4万辆(批发、含中外各品牌),减去出口,国内销量1123.5万辆。
1123.5万辆乘用车国内销量中,中国品牌国内销量不到600万辆,市场份额约在53%,其他47%是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外国品牌乘用车。
53%比47%,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比例,不是十分严谨。但是,在表述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时,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数据。
中汽协关于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表述已经改变了,但是,一些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还在沿用以前的说法,显然有些落后了。中汽协汽车统计关于销量占有率的新提法,值得所有汽车企业予以高度关注。(完)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的首车下线,不仅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六月份,享界S9再次交出漂亮答卷:单月交付4154辆,稳坐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
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30万级SUV领域竞争激烈。
7月1日,也就是下半年的第一天,比亚迪、吉利、赛力斯等国内车企,纷纷发布6月份和上半年销量数据。从已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来看,吉利汽车在主流车企中上半年销量数据处于领先地位。
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并不再设定明确的终止时间表。
首先澄清一下,这里所说的中国长安,全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和平时大家所说的长安汽车是两回事。长安汽车全称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兵装集团)的成员企业。
6月19日,艾瑞泽8 PRO新品上市发布会暨赛道嘉年华在浙江国际赛车场盛大启幕。
6月10日晚,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这是在丰田RCE体制下,一汽丰田首款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全新电动车型,也是丰田中国本土化战略的起点车型,意义重大。
记得是在2011年底,国内某财经类杂志用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吉利汽车的不实报道。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