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6 16:00:08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访问量:1468 次
【中国汽车趋势网讯】6月15日,上汽通用五菱召开“佳辰大7座 百变嘉年华”五菱佳辰上市发布会,现场公布佳辰价格区间为6.88万-9.98万元。五菱佳辰是上汽通用五菱基于新时代人民出行需求的深入洞察和2500万+用户积淀推出的全新乘用车产品,是五菱品牌“多元化、年轻化、全球化”发展方向的又一见证。
以“两翼”战略赋能“人民的大7座”
今年初,五菱品牌正式发布了“中国五菱 两翼齐飞”战略,通过在用户体验和技术实力方面的不断创新,为用户创造美好生活。五菱佳辰搭载了五菱自主研发的Ling OS灵犀开放智能生态系统,无缝覆盖用户出行、娱乐、社交等全场景,带来智慧出行新体验。此外,五菱品牌拥有覆盖面最广、覆盖度最深的线下网络渠道,销售服务网点达2800家,可实现7×24小时在线服务随时响应。同时,国内汽车品牌最大的线上社交电商服务平台LING Club也为用户带来从购车、用车,到社交、购物、个性化定制的一站式服务。五菱品牌将围绕“两翼”战略持续为用户带来优质的购车用车体验。
“多元化、年轻化、全球化”再启新篇
2020年五菱品牌启动全面焕新,朝着“多元化、年轻化、全球化”的方向迈进,产品覆盖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等多领域。2021年11月,上汽通用五菱实现25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中国首个产销量达2500万辆的民族品牌单一车企。在新能源领域,截至5月,宏光MINIEV累计销量突破73万台,连续21个月成为中国新能源销量冠军,5月宏光MINIEV又凭借29169辆的成绩再度荣登中国轿车、中国新能源销量双冠,彰显“中国新能源领导者”风范;在乘用车领域,银标首款旗舰车型五菱凯捷,开创大四座家用车新时代,累计销量突破12万辆;首款搭载Ling OS灵犀系统的五菱星辰,凭借高颜值、高品质、高性价比成为十万元内最能打的SUV,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此次五菱佳辰上市,将持续扩充五菱品牌乘用车产品矩阵,助力品牌多元化、年轻化和全球化发展。
以“人民需要”为初心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向上
五菱品牌始终坚持“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初心,从用户需求出发,集成资源,打造优质产品,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在车身安全方面,五菱通过集成创新成功研发1500MPa以上热成型高强钢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成为首家掌握产业化应用世界超高强度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中国汽车品牌,让广大中国消费者能够享受到高端技术带来的车身安全保障。
【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芯片及关键核心控制器方面,五菱品牌自立自强,从2018年起开始实施“强芯”战略方针,成为中国第一家走通芯片国产化的车企。截至目前,累计实现300余种芯片的国产化方案和开发验证。2021年以来,国产芯片装车应用接近2千万颗,有效缓解了进口芯片紧缺造成的产能损失。5月14日,上汽通用五菱首个全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控制器正式下线,实现自主国产化开发。
五菱作为拥有MPV累计销量超600万辆的“MPV制造专家”,着眼给中国多人口家庭设计能“一车多用”及质高价美的“6万级大7座”五菱佳辰,以6.88万-9.98万元的亲民价格,切实满足人民务实需求,兑现“人民需要什么 五菱就造什么”的承诺。
6月,人民五菱率先响应国家促进消费号召,派发10亿购车补贴,打响汽车行业第一枪,体现民族品牌担当。未来,五菱将始终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与国家战略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将继续坚持正向研发,加强对汽车制造核心技术的攻坚,发挥中国汽车品牌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让技术与产品真正惠及中国人民,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更为强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5年11月5日,第5代帝豪正式开启全球预售。
2025年10月21日,全新轻时尚新能源汽车品牌“埃尚”正式发布,麾下首款车A100C重磅上市,官方指导价为3.98万元-5.28万元,集越级产品力树立出行标杆。
蔚来新ET5T暗影套装限定车型正式上市,整车售价31.6万元,采用BaaS电池租用方式购买,售价为20.8万元,限量555台。
2025年10月16日,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SUV——EO羿欧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13–15万元。
今日,福特烈马家族中的“时尚潮流尖货”——福特烈马1966正式上市,大脚版厂商指导价为436,600元,标准版厂商指导价为386,600元。
9月19日,传祺向往S9乾崑上市发布会在广汽集团广州番禺总部举行。
9月19日,传祺向往S9乾崑系列上市发布会在广汽集团广州番禺总部举行。
9月19日,“深蓝汽车南京数智工厂挂牌仪式暨全新深蓝S07上市发布与大规模交付”在南京隆重举行。
9月17日,2026款腾势N9正式上市,共推出尊荣型、尊越型、旗舰型3款车型,官方指导价38.98万元~44.98万元,解锁极致豪华新体验。
9月17日,吉利银河M9在“AI之城”杭州正式上市,上市限时指导价17.38万元起。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