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9-27 17:39:16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中国汽车趋势网 9月27日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亮相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并展示五款大众和奥迪品牌的电动车型,包括ID. 3、ID.7 VIZZION、ID. UNYX、奥迪Q4 e-tron和奥迪Q5 e-tron,以及集团全面的充电和能源解决方案。大会期间,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以及CARIAD中国首席执行官韩三楚分别进行主旨演讲,分享大众汽车集团在战略、产品及软件研发方面的最新进展。自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于2019年创立以来,大众汽车集团持续参与这一盛会,展示集团与旗下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集团在中国市场加速转型的坚定决心。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变革中,中国已成为创新的领跑者。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汽车集团持续强化在华本土研发实力、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阵容,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提供超过30款专为中国客户量身打造的纯电动车型。与此同时,集团正通过发展混合动力技术,推动强大的燃油车阵容向新能源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一聚焦汽车产业转型的国际峰会。今年,大众汽车集团迎来了进入中国市场4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与中国汽车产业携手共进,我们的车型产品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让我们倍感自豪。大众汽车集团正全力推进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转型。我们秉承进取精神,战略清晰,目标明确:到2030年,成为中国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车企。凭借强有力的战略规划,以及与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的精诚合作,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的交通出行新时代中发挥关键作用。”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参展亮点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旗下品牌亮相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
ID. 与众,大众汽车首款智能电动轿跑 SUV,金色徽标彰显格调,智能座舱、AI 智能伙伴等科技打造沉浸式智能体验,诠释现代生活风尚
作为紧凑级纯电车型,时尚动感的ID.3凭借先进的电动后驱系统与4.7米超小转弯半径等卓越性能,带来精准丝滑的驾控体验
ID.7 VIZZION,ID. 家族首款B级纯电轿车,以空气动力学设计平衡美学与实用,搭载AR HUD、智能光感天幕等智能配置,满足多元需求
奥迪Q4 e-tron是一汽奥迪基于MEB平台打造的豪华纯电动SUV,以革新设计、智能科技、由quattro四驱技术带来的卓越性能和高达605km的续航能力树立豪华纯电形象
奥迪Q5 e-tron由上汽奥迪基于MEB平台打造,凭借6/7座大尺寸空间、数字虚拟座舱、Audi Pro驾驶领航套装等先进科技,成为家庭纯电出行的理想之选
为庆祝进入中国市场四十周年,大众汽车集团开展了“ 大众四十,同行不止”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主题活动的核心艺术装置——象征着大众汽车集团“惟变不变”创新精神的“灵感沙发”,亮相此次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彰显集团与广大客户、员工及合作伙伴一起继续携手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集团充电与能源业务全息演示装置展示了家庭、公共、目的地等三个充电场景以及能源领域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8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旗下充电服务企业开迈斯已在中国213座城市落成超充站1621座,布局超过13000个充电终端
吉利汽车与移动出行解决方案领军企业安利捷汽车签署经销协议,宣布以旗下新能源车型共同开发意大利市场。
近日,比亚迪受邀出席厄瓜多尔总统丹尼尔·诺沃亚在北京举办的与中国顶尖企业的早餐会,会上全面展示了公司在厄瓜多尔从能源获取到能源使用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和发展蓝图。
当地时间6月25日,比亚迪在墨西哥城盛大发布旗舰新能源豪华MPV——比亚迪M9。
近日,蔚来乐道正式发布乐道L90的五款外观颜色:辰辉银、岩脊棕、静岳黑、云曦金、雪峰白。
今日,上汽通用汽车宣布与全球顶级合作伙伴高通、博世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共同庆祝全球首个基于高通SA8775P芯片开发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样品成功下线。
当地时间6月24日,比亚迪与欧洲知名钢铁制造商奥钢联集团(voestalpine)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合作协议,voestalpine将为比亚迪匈牙利乘用车工厂供应钢材。
近日,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全新MPV车型星光730正式曝光。
近日,经过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审核,吉利汽车ISO/PAS 8800道路车辆安全与人工智能体系和能力获得欧洲DAkkS权威认证,成为全球首家获得ISO/PAS 8800道路车辆安全与人工智能流程认证的车企。
今天,别克品牌宣布,今年4月全新上市的新能源MPV——别克GL8陆尚新增“云柔米”、“烟霞灰”两款全新内饰配色,为用户带来更多元的产品选择。
近日,由Honda研发公司——本田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可重复使用火箭※1实验机(全长6.3米、直径85厘米、干重900公斤/湿重1,312公斤)首次成功完成高度300米的起降实验。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