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轮的宽宏格局:华为不造车,只帮车企“造好车”

日期:2019-09-22 15:36:00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龚正

访问量:3900

过去半年以来,华为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光、高压时期。在刚刚过去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全新的操作系统“鸿蒙”,收获举国上下一片鼓与呼。而在9月18日-20日,华为更如期举行了HUAWEI CONNECT 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让人目不暇接。

此次大会上,华为强势推出了计算产业战略,并重磅发布了全球最快AI训练集群Atlas 900,开启计算产业新的大航海时代。而围绕“共创智能新高度”的大会主题,华为力邀国内外汽车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业界精英,通过一系列会议和展区体验等,为智能汽车发展搭建权威的交流沟通平台,展示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全新探索与实践。

华为展示智能驾驶最新成果

此次大会期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展台赚足了眼球。通过体验式展台,华为全面展示了覆盖汽车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车云和智能电动等领域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系统部件和技术平台等,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AI)在汽车各领域最先进的应用和最新实践。

此外,作为人工智能(AI)在汽车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华为L4级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也备受瞩目——其采用自研高算力自动驾驶SoC芯片,实现多路传感器数据的高性能处理和复杂规控决策。据介绍,华为L4级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采用的是华为自研核心算法,并通过与车企伙伴联合建立大规模路测车队,持续累积丰富场景路测数据,能够实现闭环迭代优化。

华为L4级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基于中国道路和交通环境设计,以有效提升用户驾乘体验为目标,全面整合了芯片、算法、数据等多层面能力,支持灵活的功能特性组合,满足L4~L2+的平滑演进需求,面向自动驾驶系统的规模化量产,帮助车厂快速落地中国用户关注的自动驾驶高价值特性,并通过OTA持续为用户提供激动人心的自动驾驶新特性和新体验。

自2018年10月发布第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昇腾310和移动数据中心MDC600以来,华为与车企伙伴在智能驾驶上的合作逐步加强。今年下半年,搭载了华为L4级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S)的奥迪车队逐步开始规模化路测,测试车队规模将达数十辆,是奥迪目前在中国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队之一。

此次与奥迪的联合路测,主要基于中国市区复杂路况、针对中国驾驶习惯进行,立足于中国、针对中国设计、最终应用于中国,打造完全符合中国场景的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

“华为方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从2014年在2012实验室成立车联网实验室,到今年5月份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作为一个深耕ICT领域数十年的科技企业,即使国人已然对华为非常熟悉,但是对其进军智能汽车领域依然抱有疑问:华为的信心在哪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答案其实也简单:正如手机一样,自信的底气便来自于华为的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和平台。正是拥有自己的芯片,使得华为在高通、苹果、三星等科技巨头面前挺直身板。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看来,开展智能汽车领域的业务就是建立在华为三十多年来在ICT领域的深厚积淀上。

王军表示,华为现阶段做的是未来“智能汽车”的苦活累活基础活,也就是基于华为公司的芯片,围绕芯片和操作系统来做智能汽车的零部件,帮助车企“造好车”。

以智能座舱领域为例,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真正应用的技术就是华为在手机上率先成熟搭载的技术,即AI芯片和操作系统。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应用到的正是原来服务器(智能计算)上的算力芯片,比如昇腾芯片,同时也应用了基于昇腾芯片开发的操作系统;而智能电动领域使用的同样是华为芯片技术和软件控制技术。

另一方面,高效的智能驾驶技术平台也是华为的底气来源。如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正是基于自研AI芯片、车控OS等基础领域技术的一个开放、标准化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从底层持续驱动自动驾驶技术创新。

该平台支持SAE L4~L2+的平滑演进,兼容AUTOSAR与ROS,具备“高算力、高安全、高能效、确定性低时延” 等领先技术优势,结合配套提供的工具链与HIL仿真平台,车企可灵活快速开发不同级别的智能驾驶应用。

据了解,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当前已分别与一汽红旗、东风汽车、苏州金龙、新石器、山东浩睿智能等多家车企和伙伴达成合作。

三大维度推动智能驾驶落地

在王军看来,智能驾驶要基于场景,而中国的智能驾驶场景无疑最为复杂。中国道路的复杂性、场景的复杂性、驾驶者的规范性都给智能驾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智能驾驶要一步一步通过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实现,这是一个逐步积累、不断实践的工程。王军从三大维度为我们介绍了华为推进智能驾驶方案的战略。

一是商业维度,要围绕价值场景逐步落地,提供无缝的体验。

以体验为核心,智能驾驶首先就要识别关键场景,并逐步地落地商用。华为识别的关键场景第一个就是核心城区。这其中包括自动泊车、城区拥堵跟随,同时还有危险的结构道路,如上下匝道、U型掉头,危险障碍物与多种交通参与者等。

同时,要消除场景的间断,实现点到点的全程无缝体验。华为希望把各个功能逐步推向从家到公司,或者从公司到家,把各个场景无缝的连续体验,包括智能防撞、巡航、驾驶、泊车一体化,作为未来追求的目标。

二是技术维度,以高算力芯片和激光雷达为硬件基础,搭载以终为始的架构,即系统架构可伸缩。

实现自动驾驶体验的不断提升,其实也是对系统算力的要求逐步提高。要解决关键场景、实现无缝的连续的体验,甚至面对复杂城区场景,就需要高算力的芯片和激光雷达等核心技术。

华为在芯片的核心能力上有深厚的积累,在算力方面会通过昇腾芯片不断地迭代以提升算力,来达到自动驾驶的要求。

同时,华为的解决方案推荐采用64线及以上的激光雷达,距离大于150米,视场角大于120度,并把激光雷达做成智能驾驶车辆的推荐配置。通过提升激光雷达的需求量,使其达到一个可以商用的价格。

所谓系统架构可伸缩,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配置,可由同一软件实现,通过配置软件功能,来配合硬件实现差异化的功能特性。在华为看来,可伸缩系统架构能极大地降低成本,并给未来的用户以及OEM厂家带来灵活的选择。

三是产业维度,华为作为增量部件的供应商,要与产业伙伴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产业发展。这既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规划与统筹协调能力,在政策、法规、开放道路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也需要核心的部件供应商的紧密配合,并跟主机厂在应用与集成方面做好通力配合。华为认为,只有整个产业链共同联手,才能实质性推动自动驾驶的实现。

以前,华为在媒体笔下向来低调,即使是总裁任正非在媒体上也不及今日声量巨大。当猛虎转身,怀着长久的坚守和隐忍,人们看见的是华为坚实的步履、目光远大的面庞。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华为人顶住压力,砥砺而为;大有所为,也知所不为。这艘科技巨轮,正不断向世界铺陈其宽宏格局。

热门文章

关注一下,了解更多精彩资讯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