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31 15:16:08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访问量:16743 次
【中国汽车趋势网讯】2025年10月30日,一汽-大众迎来其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在长春总部隆重举行。在此次以“3000万信赖 出众向新”为主题的盛典上,随着捷达VS8作为3000万里程碑车型之一,同大众、奥迪品牌旗下的5款不同车型来到台前,一汽-大众也正式成为了国内首个产销突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这不仅是一座数字的丰碑,更是一汽-大众体系实力与深厚用户信赖的集中体现,在这份闪耀的成就中,捷达则以520万车主的坚实拥趸,成为推动一汽-大众驶向3000万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汽-大众 国内首家产销突破三千万辆乘用车企业
品质如一成就用户信赖
从1991年一汽-大众的第一辆车,也是第一辆国产捷达下线,到今日已经独立,且拥有5款车型的捷达品牌,捷达已然成长为一汽-大众庞大体系的重要成员。
 
新民大街活动中的捷达A2
在34年的发展生涯中,它凭借亲民的姿态与过硬的品质收获了无数忠实用户,其中不乏“一家四代六台捷达”的家族式传承,亦或者“17年34万公里丈量世界”的不离不弃,这位车主最终也将相伴了其多年的“03款捷达王”捐赠给了一汽-大众捷达品牌,并表示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捷达的可靠品质。这些跨越代际与时间的信任,共同构筑了捷达品牌最珍贵的用户口碑,也成为了一汽-大众优良德系品质最生动的诠释。
 
捷达车主代表
而捷达的品质实力,同样在权威评选中得到反复验证。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CACSI)”测评结果,捷达品牌旗下车型屡创佳绩。其中,捷达VS5表现尤为突出,自2022年起至2025年,已连续四年蝉联“10万及以下紧凑型SUV”用户满意度第一。 此外,捷达VA3、VS5、VS7也在2022年时,分别在其各自所处的细分领域夺得用户满意度第一名。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捷达传承德系品质的肯定,更是一汽-大众深耕中国市场、精准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佳证明。
 
捷达VS5 CACSI四年连冠
传承品质基石,启航全新征程
一汽-大众3000万辆的达成,既是对过往的礼赞,更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经典的捷达车型已为520万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个人移动出行解决方案,而站在这个全新的起点之上,捷达品牌也正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
 
战略发布
如今,一汽-大众正以“油电混共进全智”为核心战略方向,积极拥抱行业变革,在此战略框架下,捷达品牌也正在通过电动化转型,致力为大众集团发力布局高速增长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并加速实现对新能源汽车主流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
在未来电动化转型的进程中,捷达品牌将把一汽-大众历经34年市场验证的德系品质标准,与以中国用户为中心的本土化研发体系深度融合,致力于在电动智能网联的新时代,为用户提供一如既往的可靠、安全与安心。而不变的则是品质如一的承诺,这不仅是制造标准的延续,也是可靠基因的传承,更是捷达品牌贯穿周期、续写传奇的核心竞争力。
 
一汽-大众三品牌明星车辆
从第一辆捷达到一汽-大众3000万辆里程碑,捷达用34年的时间证明了什么是历久弥坚的品质;而在第3000万辆的新起点,捷达也将继续秉持"出众向新"的精神,以更加丰富的产品矩阵、更加智能的科技配置、更加贴心的服务体验,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在新时代继续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出行伙伴。
今日,福特中国设计中心正式发起“2025福特中国设计挑战赛”,面向多所中国设计高校青年汽车设计才俊发出创意邀约,旨在传承百年车企的文化底蕴,拥抱本土设计人才。
日前,福特中国正式发布开创性跨界合作成果——“2025中国野行纵横路线”。
今天,别克品牌公布了超豪华新能源MPV——至境世家的外观内饰及更多产品信息。
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即将迎来重要里程碑——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即将下线。
2025年10月15日,一台七座版凝夜紫配色的乐道L90徐徐驶出,至此乐道顺利达成第10万台量产车的下线;同时,乐道也将在本周末迎来10万台交付的里程碑,交付速度位列纯电新势力Top 2。
2025年10月11日,firefly萤火虫正式推出「夜行生物特别版」,限量发售666台。
10月12日,河南郑州汽车检测中心正上演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智能电动行政旗舰——蔚来ET9地平线特别版日前已正式开启全国交付。
今日,五菱汽车与五菱星光代言人、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金牌得主朱伯丞Paraboy再度携手,打造五菱星光祥云图腾中国红改装车,融合中式美学和年轻活力,共同庆贺祖国华诞、致敬中国力量。
当地时间9月26日,吉利汽车集团携银河M9、银河E5(海外命名:Geely EX5)、银河星舰7 EM-i(海外命名:Geely Starray EM-i)等新一代全球车亮相意大利都灵车展。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