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14 17:21:33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访问量:7291 次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5年9月11日至9月1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围绕“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4日“全球化新市场专题论坛八:破“卷”共建全球汽车开放共享产业链与服务体系”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军雷发布《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知识产权纠纷研究报告》。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中午好!今天我们发布的报告是《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知识产权纠纷研究报告》,会议资料中包含详细内容,在此我仅作简要介绍,并就部分细节展开探讨。
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不少企业感受到海外市场的利润潜力,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在显著增加。例如,去年小鹏因钢板专利被诉,今年比亚迪在欧洲统一法院被起诉,吉利于七月也在欧洲遭遇诉讼,此外欣旺达近期在欧洲收到禁令。可以说,在出海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海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也要警惕他人借助知识产权手段对我国汽车出口进行遏制与打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中汽信科。我们是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业务涵盖品牌咨询、品牌传播、前瞻研究、知识产权、平台支撑等多个领域。在知识产权领域,我们是汽车行业内少数同时深耕汽车与知识产权的机构,也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分会的秘书处单位,我本人担任分会秘书长。此外,我们拥有四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的国家级中心,包括“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国家级专利导航支撑服务机构”,去年,我们还获批设立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汽车产业分中心”。鉴于当前“新三样”,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产品的出口中知识产权纠纷频发,而汽车行业涉及新能源与动力电池两大领域,因此该分中心致力于海外知识产权运营,并在必要时提供法律援助。
接下来介绍出口形势。今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预计将达到700万辆,众多车企将出口视为重要增长极。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渐薄,海外市场在产品性能与性价比方面仍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因此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目前主要出口地区包括东南亚、欧洲、南美等,今年墨西哥已成为除俄罗斯外最重要的目标国。尽管出口持续增长,知识产权布局却相对滞后。在问题未暴露时,知识产权常未受足够重视。以下通过数据简要说明海外布局现状。
数据来源于“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以及我们近期即将上线的“汽车海外专利诉讼与预警平台”。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各TOP100企业,国内以整车企业、ICT企业、电池及零部件企业为主,国外则以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为主。
从专利情况看,国外TOP100企业的专利申请总量有所下降,其本国申请量也在减少,但海外布局数量仍在上升。相比之下,我国TOP100企业的专利申请增速放缓,海外布局存在明显差距。粗略估计,其他国家企业的海外布局占比约30%,而我国企业仅占5%左右,差距显著。以丰田为例,其专利布局与市场拓展高度同步。
具体到整车企业,我国车企海外专利布局仅占总申请量的8%。为避免具体企业影响,我们以“企业一、企业二”代称,其中比亚迪与吉利位列前三。客观来说,当前具备海外知识产权应对能力的整车企业主要为吉利与比亚迪,电池企业则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海外专利申请成本高昂,例如比亚迪半年申请1500余项专利需花费1.5亿元,尚未包括维护费用。为何仍要积极布局?首先,大量专利代表知识产权实力,可威慑潜在诉讼方,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次,若他人在海外侵权,可凭借专利发起诉讼,尤其在德国等司法高效地区。第三,遭遇诉讼时可反诉对方,例如,若松下起诉中国电池企业,具备专利储备即可反制,形成交叉许可或禁售对抗。专利本质是国际竞争中的博弈工具,不同于国内常使用的媒体手段,国际更通行通过专利相互制约。
近年来针对中国企业的专利诉讼明显增多,尤其随着出口规模扩大。国际诉讼多发生在美国,但近期欧洲趋势上升。美国目前对我国车企影响较小,因出口量有限,而欧洲尤其是德国,诉讼特点是一旦判决侵权,不需判定赔偿额即可凭禁令要求产品禁售,原告仅需交纳保证金。吉利、比亚迪、欣旺达等案例均属此类模式,尤其在动力电池、整车及零部件领域。
专利诉讼主要分为几类:一是通信等跨行业企业的专利诉讼;二是因产品威胁对方市场份额,例如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占率提升引发诉讼;三是因使用侵权配件被诉;四是专利许可公司通过收购专利发起诉讼,旨在达成一揽子许可协议。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商业博弈,但我国车企处于出海初期,应对尚不从容。例如LG新能源在德国起诉欣旺达。除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外,多数电池企业应对预案不足,导致禁令频发。欣旺达海外销量虽小,但国内市场巨大,若被禁将影响国内整车企业出口选择。更重要的是,若被迫接受高额许可费,将形成不良示范,后续电池企业可能面临类似诉讼,需积极应对。
小鹏案例涉及钢板专利,该专利在国内已被无效,国内可自由使用,如采购宝钢产品。但在欧洲,专利仍有效,且原权利方因市场份额被中国钢企挤压,借此反击。最终小鹏案件以和解告终,出口欧洲车型均采用对方钢板,导致每车成本增加约500元。此外,标准必要专利问题亦不容忽视,如诺基亚起诉比亚迪等跨行业诉讼。中国汽车行业并非未交学费,但学费高昂,整车利润约2000元人民币,许可费占比可达10%。我们测算,知识产权投入产出比约为1:10,国家年收入约50亿元,但支出达300亿元,净支出逾200亿元。若万物互联实现,汽车、智能家居等均需通信许可,费用压力将进一步加剧,需积极寻求降低许可费,避免产业利润被过度收割。
关于发展建议:
第一,企业管理需提升自身能力。大型出口企业应设立三个知识产权团队,海外团队必不可少。同时需保障资金投入,欧洲诉讼费用通常以百万元人民币起步,看似利润丰厚的海外市场,实际维权成本高昂。
第二,行业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我们正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发布客观报告,引导舆论与政策制定。
第三,政府需出台配套政策。今年国务院已发布《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一方面要求企业合规经营,另一方面防止知识产权滥用遏制发展。规定指出,若遭遇打压可援引反垄断法等具有域外效力的法律进行反制。同时,应推动标准必要专利透明度审查等机制建设,司法层面则尽可能将争端引导至国内审理,将中国打造为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中心。
以上是我报告的主要内容。出口趋势虽向好,但务必做好知识产权准备。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以“高端、求实、重效”为特点的中国汽车论坛自201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并成为中国汽车领域的“达沃斯”论坛,备受业内外广泛关注。作为汽车行业顶级盛会,中国汽车论坛依托于汽车行业权威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继续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力打造及时向行业输出新思想和智慧碰撞的高水平交流平台,继续助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早日共圆汽车强国梦!
在9月14日“高端化新力量专题论坛六:全链科技赋能高端汽车产品竞争力”中,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谈民强发表题为“软硬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迈向价值链高端”的演讲。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围绕“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4日“智能化新升级专题论坛三:政策法规与关键技术创新协同引领智能化跃迁”中,黑芝麻智能高级产品市场总监王治中发表题为“全‘芯’构建全场景智能新生态”的演讲。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围绕“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4日“绿色化新方案专题论坛一:“油电”新格局下的产业趋势与战略、技术再选择”中,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清洁能源研究部部长徐树杰发布“《氢能汽车蓝皮书:中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围绕“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4日“高端化新力量专题论坛五:高端汽车需求洞察与品牌建设”中,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产品线副总经理,M9产品总经理王猛发表题为“响应时代之需:共筑用户导向的新豪华”的演讲。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围绕“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4日“智能化新升级专题论坛三:政策法规与关键技术创新协同引领智能化跃迁”中,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安全官许文敬发表题为“携手共创智能网联新时代——向网联转型,群智协同推进智能化新升级”的演讲。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