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泰达论坛【智能化新升级】丨孙航:护航合规发展,引领技术创新——标准赋能中国汽车智能化跃迁

日期:2025-09-14 17:12:30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访问量:5711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5年9月11日至9月1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围绕“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4日“智能化新升级专题论坛三:政策法规与关键技术创新协同引领智能化跃迁”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总工程师孙航发表题为“护航合规发展,引领技术创新——标准赋能中国汽车智能化跃迁”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欢迎来到今天的论坛。我是中汽中心标准院的孙航。今天借此机会,非常高兴和大家汇报一下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情况。

我今天的主题叫“护航合规发展,引领技术创新——标准赋能中国汽车智能化跃迁”,大家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到,这基本是我们标准化工作的两个使命。一方面通过护航合规约束安全的基线,通过引领技术创新,以技术标准引领拉高基线。

今天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当前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标准化需求;第二部分向大家汇报一下各个子领域的标准制定情况;第三部分展望一下未来。

第一部分,从我们标准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讲,现在有关键技术的突破,包括产业融合、辅助驾驶的规模化应用,实际对我们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都提出相关的需求和要求。

我们认为标准化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标准化需求:

第一,涉及到技术发展有三块特征:1、基础关键技术自主化取得相应的突破。2、目前我们国家车路云一体化作为其中重要的发展路径。3、人工智能快速的发展。随着这几个特征面临一些相应的问题,包括高性能芯片和基础软件仍存在一些短板,车路云一体化中各产业链呈现一定碎片化。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频发。所以从标准化工作的角度来讲,一方面会加快芯片包括操作系统相关的工作,也会强化车路云一体化的协同,另外将抓紧人工智能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第二,安全性的挑战。大家现在对车上智能化包括网联通信安全性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之前的汽车标准重点强调是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现在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实际成为了新安全或者综合性安全,都会开展标准化的工作。对于新的安全要求,实际标准化有很大的挑战,在于它验证和评价的方法。传统的标准多数按照技术指标和符合性要求去要求的。新的标准出台以后,因为汽车机械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全面的结合,造成很多验证评估和信息化系统的需求需要结合。所以很多验证评估需要安全性评估、安全性管理,再加上安全性测试这一套体系完成整个新安全的评估,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后续在产品设计包括企业管理过程中,这把我们安全性管理,比如辅助驾驶系统,包括信息安全的安全保障怎么做,不光是单独的产品,是一套体系。

第三,产品规模化应用的需求。标准的制定是服务整个产业规模化的应用,不是服务于一两个产品,这里面需要协同政府的管理、产品的设计、行业整体需求、消费者需求和不同产业之间合作,它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各方面协同。因此我们现在开展重点的工作,把刚才所提到方方面面的需求挖掘出来,同时支撑整个行业的准入管理,这是从规模化的角度考虑标准化。

整体基于需求和挑战,我们整体标准化的工作思路大概三方面的原则,第一方面,战略引领;第二方面,协同创新;第三方面,急用先行;最后是国际接轨。

刚才提到我们需要和各个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政策需要结合起来,通过汽车产品融合起来形成标准化的工作。

具体的标准化路线,现在大家对于技术创新,中国的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现在做得非常不错,它和标准化究竟怎么配合?我觉得一个“快”和“稳”字可以体现出来。

第一技术创新非常快,但它需要赋能现有的标准法规,比如我们的标准法规如果没有技术创新的输入,它实际无法做到标准法规制定的快速性。同时标准法规可以反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的稳定器发挥它的作用。比如现在我们自己叫“非关键性创新”,它可能在产品上是一种创新,但消费者是不是真的喜欢,是不是真的安全。我们的技术创新非常快,这种基础的安全底座有没有,是我们标准化工作非常关心的,就需要我们的标准形成安全底线去拖起整个创新的体系,这是第一部分标准化需求和大家汇报一下。

第二部分,关于领域的标准化计划。第一是ADAS领域,ADAS特点应用非常快,大概十几年的时间,很多智能化ADAS的系统都已经上车应用,这块标准体系制定过程中它是一个数量体系,目前已经有31项标准的规划,完成了16项,大概完成了一半。

比较关键的几个标准,右侧的红字部分,一个轻型车、重型车AEB,还有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相关标准预计下周可能正式挂网征求意见。另外还有泊车辅助的相对要求,目前我们在规划一个强标。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四项强标实际推荐性的国家标准都有,目前都进入转强标的阶段,体现出国家现在对技术标准应强尽强的理念。

2025年的重点工作是把轻型AEB完成,现在已经完成审查,到时候推动我们重型AEB的标准。2026年重点推动行车和泊车类L2级系统,2027年重点开展整个ADAS体系的评估,后续根据评估的结果进一步推动ADAS标准体系的建设。

自动驾驶这块大家也非常关注,这代表我们未来规模化的应用,通过标准怎么推动它,怎么支撑它。目前已经启动了2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发布和报批的标准有12项。重点标准的列表,一个是DSSAD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俗话说是汽车的“黑匣子系统”,这个标准在2024年已经正式发布了,强制性的可以支撑我们未来自动驾驶的责任划分。

与此同时我们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要求,将作为未来自动驾驶最基本的强制性标准,在它的依托下有很多推荐性的标准和它配套。这个标准和国际的节奏是一样的,因为国际上这个标准和在中国参加的联合国1998协定的框架下,也是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共同牵头的标准。所以国际标准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结构基本完全一样,大概今年年底完成,明年上半年完成审查和报批的相关工作。

下面一个领域是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这两个领域应该是行业强监管的领域,信息安全这块目前已经发布和报批了10项标准,包括整车信息安全、软件升级,还有正在制定密码应用的强制性规范。

另外相关准入的标准,大概会有一些强制性标准引用。数据安全这块基本起到定基线、建体系和重应用方面,最基本我们将来要开展汽车数据安全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方面特点,最早的标准ISO26262、ISO21448,当初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对企业工程开发去设计的,整个功能安全管理设计的。但现在的趋势慢慢要引入强制性,像现在做的线控的制动和转向都有功能安全相关的要求。包括刚才提到轻型车AEB的标准里有大量的功能安全审核和测试的要求。在自动驾驶的强标里,最重要的一部分都是功能安全,它已经从指导企业开发的标准逐渐走向强制性了,可能我们设计开发中要非常注意。

智能座舱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智能座舱基本上是规划里的标准,大概在2027包括2028年逐渐的推动,因为最开始我们认为智能座舱是一种体验类、效率类的。但慢慢发现它其中的安全性要求也很高,比如规范安全基线这块,将来人机交互的基本是安全要求。如果都设计到屏幕上,包括挂档等也需要翻菜单,那肯定不科学也不安全,这块会有强制性的要求。

在网联通信标准体系方面,现在重点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规范基本概念,另外不同的维度规范它相应基础性要求,最后在无线技术方面有相应的场景。举一个例子,比如汽车网联化等级划分作为概念和分类。蜂窝通信和智联通讯相关的标准,它从不同的维度对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划分,它有非常基础的,比如数据集等通信性的要求。

电子的标准体系,我们分析叫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底座,我认为近几年大家对这块的关注不太高,但是它又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大家可以看它的重点标准,涉及到电子电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都会涉及到基本的汽车电子,比如电磁兼容EMC功能安全,汽车电子是我们一些部件,比如通信部件、无线广播部件、紧急呼叫部件,加上汽车的芯片更底层的,还有车规环境。所有智能网联汽车的高楼大厦都是在这样的地基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这块标准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发布了126项相关的标准。

芯片标准体系更底层,工信部在2024年初的时候发布了《国家汽车芯片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有两个阶段的计划,2025年将完成30项,第二阶段在2030年将完成70项以上。从汽车行业做芯片标准肯定不止做芯片的标准,一定要结合汽车的应用和汽车相关车规的要求。

最后是人工智能领域,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新兴领域,我们这块的思路通过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下建设车用人工智能的标准化促进中心。这个标准化促进中心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标准的孵化器和放大器,它不做具体的标准,标准还是回到标委会做,但它有预研的作用。将来对整个中心的工作计划有三个,它会涉及到安全、效率和舒适,也会涉及到企业人工智能的管理。

目前我们在联合国承担了很多的牵头任务,包括自动驾驶与网联车辆工作组(GRVA)、车载通信任务组(TF-VC)和自动驾驶系统法规适用性审查任务组(TF-FADS)等,承担了很多联合工作。包括自动驾驶,联合国的相关法规目前也是中国牵头的。

ISO层面也是一样的,国际上的工作全面推进,包括我们担任了很多召集人,有工作组的主席,联合牵头了很多国际标准,包括L2的标准在国际上我们和德国联合牵头。

刚才提到很多新的需求,重点还是和大家汇报一下这个,在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结合了国家政府管理包括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我们总结出未来的标准化工作沿着“先、快、优、强”这四个思路。

第一布局先。原来我们的标准,有一定小规模量产之后再考虑标准化,将来不是这种情况,将来布局是有了相应技术的出现,在行业里只要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标准化的工作马上接入进去,去构建将来的体系,一旦成熟了马上制定标准。

第二进程快。现在的要求比如强制性标准正常24个月周期,但现在我们很多强制性标准压缩到3-6个月,甚至最近汽车车门把手的标准、驾驶辅助的标准计划下来之后,可能半个月一个月就征求意见。

第三质量优。要有新的机制,征求意见期间现在还要主动开展很多的研究工作。

第四应能强。按照应强尽强、能强则强的要求。

我们的工作展望,未来将强化政府支撑行业应用,持续完善跨行业、跨领域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在完善标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通过标准与技术的协同,最终实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国际化和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标准化的工作,我的报告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热门文章

关注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