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泰达论坛【高层峰会】丨赛力斯周林:融合向新丨技术跨界 生态协同 系统突破

日期:2025-09-13 19:45:03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访问量:9043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5年9月11日至9月1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围绕“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3日“高层峰会:聚焦硬科技,以科技创新持续引领产业创新”中,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周林发表题为“融合向新丨技术跨界 生态协同 系统突破”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赛力斯集团的周林,非常荣幸代表赛力斯参加我们本次泰达论坛。

二十一载春秋流转,泰达论坛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跃升的重要见证者,也是我们共同谱写由大转强、内外共荣新篇章的思想策源地与产业的协同平台。一直以来党中央始终将汽车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着重强调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全球68%的销量占比领跑,但增量不增利的生存矛盾暴露出产业竞争已从技术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能力的决战。破局关键在于融合创新,通过技术跨界重构产业边界,生态协同凝聚发展活力,系统创新激活全局效能。

接下来,我将结合赛力斯的实践,分享三点思考。

第一点,技术跨界,打破壁垒,定义产业新标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是机械、材料、能源、AI等十大学科的深度交融,其技术革命正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跃迁。赛力斯通过两大融合路径,打破技术破壁。

1.智电融合。打破电动化与智能化上下半场的割裂认知,构建双向赋能闭环,电动化构建了智能化的物理基础,智能化则赋予电动化灵魂。赛力斯携手合作伙伴,在智电融合领域持续探索创新。例如我们的智能增程系统,通过地图导航、天气、数据感知融合在一起,实现超过1100个场景的智能识别与自适应控制,将整车馈电油耗控制在较低水平。再比如我们的超充电池,依托云端AI智能中枢,实现700余项参数的毫米级监护,构建了可预测、可干预、可追溯的7×24小时电池安全闭环。

2.软硬一体。软硬融合是汽车实现从机械实体向数字生命体进化的关键,硬件好比人的骨骼,软件好比人的韧带,汽车的骨骼为功能实现提供了力度的基础,而汽车的韧带赋予了功能柔性的多元。过去我们一味追求大骨骼的误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舍弃,而软件的当期适配性和未来的扩展性正在产业内逐步达成广泛共识。

赛力斯通过软硬融合,全方位强化产品,提升服务。在产品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软硬件平台的通用性,通过硬件+软件+生态的底座组合,打造硬件可插拔、场景可编程、生态可随需系统自建化的整车架构。我们自研的悬架CVC+1的集成控制器,在实现硬件数量降低的同时,整个悬架的动态调整精度也提升了50%,最终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和便捷的用车体验。

在服务方面,我们构建了软硬件融合的风险预警系统,产品软件可实时感知硬件工作状态,发现风险并及时上传至云端。对于比如充电口未关闭、车辆出现事故、胎压异常等突发情况,我们第一时间利用大数据和AI模型,就可以实现有48项大数据云端的预警与告警,6000余项车端的告警。截止今年8月,整个问界汽车已累计为用户提供用车安全呵护超过19.5万次,我们远程诊断通过线上直接给用户解决问题有8000多次,累计为用户节约维修时长突破30万小时,做到了服务好车,服务好人。

第二点,生态协同,从零和博弈到共生进化。随着技术发展,汽车产业边界在不断延伸,产业竞争已从单一的产品维度跃升至系统能力的维度。车企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融合发展模式成为正道。同时传统链式的供应链系统也正逐步退出,而网状的融合生态正在成为主流,汽车产业正演变为车企、ICT企业、芯片企业、能源服务商等等多主体的共生系统。

4年多以来,我们赛力斯携手华为联合打造的问界品牌不仅开创了汽车产业与ICT企业合作的先河,更推出了M5、M7、M8、M9四款SUV单品,深受市场的认可和用户喜爱。我们与华为始终保持高度互信、紧密协作、各自发挥长板,共同为问界品牌和产品赋能。

赛力斯坚持推动产业链的集成化、集聚化变革,联合全球头部供应商,共同打造可靠、有韧性、协同创新的新型集成化产业链布局。一方面我们秉承横链嵌套、纵链打穿的理念,将一级供应链集成至100家以内,其中我们有20多家世界级的顶级供应商企业,另一方面我们携手宁德时代、文灿、言峰等一流供应商,创造厂中厂深度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里供应商与我们共同设计、研发,并直接参与生产环节,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能,其实也实现了近期工信部提出的账期交期60天,实现超级工厂+近地化配套的高效协同。

第三点,系统突破,三维共振,激活全球化效能。全球化是涉及制度对接、技术标准、品牌信任及治理能力的系统工程,而非简单的一次性市场占领行为。我国汽车产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系统性突破,需打破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三个层面的不平衡,实现同频共振。

首先,宏观层面国内、海外实现同频共振。当前国内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先发优势明显,应充分发挥产业规模、产品竞争力优势,以内促外,带动海外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应充分借助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资源和市场空间,以外补内,反哺本土企业的资源短缺,以更多的市场空间牵引国内产业持续向上,实现双向赋能的协同发展。

其次,中观层面前后市场各项配套要实现同频共振。前市场决定销量,后市场决定存量。近年来国内汽车后市场业务备受车企重视,相关产品与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但对于海外市场而言,与外部本土需求匹配的金融保险、售后服务、汽车保养、二手车等等仍存在较大不足,后市场配套体系建设同样应当引起重视,与前市场建设运营保持同频。汽车后市场配套体系能否实现全球化的协同,也将是决定中国车企从产品出海升级为品牌扎根的关键。

最后,微观层面企业各要素之间实现同频共振,车企想要将本土成功进行海外复制,离不开研发、产品、制造、服务包括品牌等等各要素的密切协同以及均衡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拖后腿。而海外市场跨要素同频的核心是构建起相对均衡的标准内核和本地化适配动态协同体系,实现研发、产品制造、品牌服务的全链路出海。

近几年,赛力斯也在稳步推进海外市场的新布局,开启新豪华出海的新征程。去年十年,问界山河欧洲组合辅助驾驶行的车队经历了38天,跨越12个国家,穿越1.5万公里亚欧大陆,抵达了巴黎车展,向全球观众传递了融合传统豪华与科技豪华的新豪华理念。当下正在同期举办的慕尼黑车展上,问界品牌也是全系旗舰产品矩阵再次亮相欧洲,与汽车工业发源地的全球顶尖品牌共探豪华未来。

过去,中国汽车产品最大的优势可能是性价比,当前这个优势还在扩大,但远远不够。未来随着技术融合、生态协同的系统突破,汽车产业才能从成本优势转向系统性的全面领先,才能实现整体效能的换档升级,从而最终实现产品、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性跃迁。

赛力斯将坚定不移的聚焦智能电动汽车的创新发展与实践,致力于生态伙伴的融合创新。以智慧重塑豪华,助力全球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让我们以融合破内卷,以向心迎未来。

最后,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热门文章

关注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