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12 19:14:56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访问量:5700 次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将于2025年9月11日至9月1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将围绕“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2日“数智化生态专场:数据驱动汽车产业场景变革”中,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材料计算部部长余澍发表题为“AI驱动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重构——技术突破、产业实践与未来路径”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
首先,感谢泰达汽车论坛及大数据联盟中心的邀请。
当前,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全球汽车产业正从石油驱动向零碳发展转型。新能源汽车凭借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深度融合,正逐步改变未来出行方式,同时提升用户体验与满意度。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达1885万辆,其国内份额接近70%,这表明该产业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在未来全球化市场格局下,除技术革新外,更需重视全球化产业链布局及电池数据全生命周期价值重构。
人类技术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单一链条。纵观人类技术多元发展历程,各类技术相互交织,在不同时空维度形成一张网络。若将AI与锂电置于同一时间线观察,会发现二者存在一定契合性:1991年,索尼公司首次实现第一款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商业化,同期AI在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美国推行“材料基因组计划”,AI正式进入锂电池材料研发领域;随着GPT等技术及相关计划的推进,AI在锂电行业的应用正全面铺开,悄然改变行业研发方式。
尽管产业发展迅速,但锂电产业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在研发端,材料体系探索周期长、机理解释不足,且受模拟尺度限制;在制造端,产品一致性不佳的问题突出;在运维端,电池状态精准评估、安全风险防控及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缺失仍是难题;在回收端,存在经济性不足、梯次利用瓶颈及产业化协同欠缺等问题。这些痛点归根结底可总结为机理不清晰、数据割裂、过程不可控及闭环不足。
而AI在解决这些核心痛点上可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锂电产业发展。传统科学研究同样面临试验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AI主要从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一是多尺度建模,通过从微观到宏观的精确模拟分析解决问题;二是跨学科知识融合,借助生物学、物理学等跨领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数据驱动模型,利用大数据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并实时优化更新,摆脱对试验的依赖,进而提升科研效率。
近年来,随着Deepseek、OPENAI等AI产品的加速落地,锂电行业革新进程也随之加快。当前,AI与锂电研发结合的核心仍是以应用为先导,推动产品落地。借助数据库,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量化计算等方法,解决材料或电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构建智能化平台,以AI为整个研发链条赋能。
那么,AI在锂电全产业链中具体有哪些作用?从材料开发端看,AI可助力电解液分子快速筛选与预测,构建电池界面模型并辅助机理分析;在电芯设计环节,可利用强化学习、PIN等先进算法,实现电芯性能优化与产品迭代;在生产制造环节,可借助计算机视觉、时间序列分析及缺陷分析技术,提升产品良率并降低成本;在运营管理方面,AI能辅助电池健康管理、寿命预测及电池状态评估;在回收利用端,可辅助废旧电池回收分拣、智能拆解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分析。可见,AI并非仅对单一固定环节赋能,而是贯穿全产业链,通过指导行业发展,推动锂电产业实现可持续、智能化的持续升级。
当前,AI与锂电大模型的概念备受关注,在产业界与学术前沿也取得诸多成果。例如,Deepseek及模拟仿真辅助工具已在锂电产业与AI结合领域大面积应用;国内外高校借助AI技术,在加速新材料发现、性能优化及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等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同时,行业仍面临资源需求、数据需求及AI模型可解释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突破这些瓶颈,锂电AI大模型将为锂电产业乃至新能源行业带来全新变革。
作为新能源产业领军企业之一,欣旺达动力坚信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品质是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我们制定了“四化”战略以打造锂电新质生产力,即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全球化。欣旺达的研发工作坚持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利用AI技术全面赋能乘用车、商用车、船舶、储能及低空飞行器等多个领域的产品技术升级与迭代,构建涵盖智能仿真系统、智能电芯设计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等在内的一体化数字化平台,并通过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式,为全球化产品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在智能化运维方面,欣旺达动力的研发具备敏捷智能的研发能力。我们通过构建端融一体化研发平台,涵盖材料创新、体系优化、工艺优化等多个方面,构建行业知识图谱,加速全产业技术创新。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
在前沿材料计算方面,我们通过积极学习立场的方法提升模拟尺度与精度,借助高通量计算筛选方式,结合专家系统指导,解决材料开发过程中的工程与科学问题,形成“仿真-试验-工程”的循环模式。依托计算平台、试验验证平台及工程应用平台,加速材料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体流程,同时通过AI全程赋能。
在产品设计阶段,我们搭建了智能化产品设计一体化平台。平台底层依托大量积累的科研数据、工程师与专家的知识库,以及数据库、配方库、结构库、案例库等各类数据库,实现MaaS与仿真数据的深度联动,构建坚实的基础底座。在功能层面,我们打造了自动化材料设计、自动化电芯设计及自动化系统设计三大功能模块。通过AI算法,可在1分钟内自动推送满足多维度指标要求的设计方案,既提升了效率,又实现了市场需求与研发技术的高效联动,加速新材料从设计到落地的进程。
在全生命周期与安全性方面,我们融合机理分析、大数据、模拟仿真及AI技术,构建贯穿设计、制造、运维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闭环体系。在设计端,利用前期积累的大量数据及仿真技术优化产品,提前识别潜在问题;在制造端,实时监测生产数据,防止问题电芯流出,提升产品质量;在运维端,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对存在问题的电芯提前预警并解决,实现电芯主动与被动的双重安全保障。为此,我们还打造了智能预警平台,该平台涵盖实时监测、智能预警、智能追溯及设计优化四大单元。其中,实时监测如同锐利的眼睛,实时采集电池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智能预警则利用平台内置的20多种AI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前识别安全风险,实现智能预警;智能追溯宛如一台时光机,目前可追溯超过2000万颗电芯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问题的精准识别与定位,并将问题反馈至产品设计端,助力产品优化与迭代。
在智能制造方面,欣旺达同样致力于突破智能制造的极限,为此打造了“1+3”数字化运营体系。我们打通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实现设备与云端的交互,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智能化生产运营。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利用AI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打造鹰眼系统,涵盖制程大数据预警、智能工厂管理、机器人工厂及灯塔工厂等。我们还利用AI视觉检测技术,开发了CT检测AI模型,通过数据增强技术减少模糊及相似特征的干扰,目前可实现微米级精准检测,识别出翻折、褶皱、断裂等缺陷问题。此外,我们自主开发了平域增强算法,结合边缘计算与加速引擎技术,实现极片虚边的实时监测,精准识别气泡、白点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极片质量。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欣旺达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指标分层,形成全球化视野,实现上下贯通与问题精准定位。所有数据可通过全球驾驶舱的数据面板实时可视化呈现,管理及工厂运营数据一目了然。此外,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之一是利用工业大数据与AI模型应用,我们打造了欣旺达动力科技内部的一体化AI中台,整合数据、算力、算法,实现模型开发、模型应用及运营的一体化,以及AI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研发提效赋能。
最后,在绿色化方面,我们致力于打造低碳园区,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借助工业互联降低产业能源消耗,推广“储能+光伏”策略,并积极参与碳汇项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当前国内回收利用市场已形成“白名单+生产者追责制”模式,但行业仍存在小、散、乱的问题。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000万辆,预计2026-2027年将迎来一波退役潮,市场空间广阔。在此机遇下,智能化回收利用将成为回收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AI可应用于先进拆解设备,实现智能、安全拆解;同时,通过AI与电化学机理模型的融合,实现电芯无损检测与梯次利用。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我们打造了可靠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重点布局东南亚、南美洲及欧洲三大区域,计划在2027年实现供应链全面本土化。
未来,我们希望打造行业级锂电通用大模型。该模型将以材料数据库、电芯数据库、工业数据库、制造数据库等各类锂电相关数据积累为底座,利用大模型及多模态能力,孵化电芯设计等垂直领域大模型,再通过AI智能生成方案及AIGC服务输出,实现设计方案优化、性能预测、智能检测等目标。
这种AI驱动的锂电研发框架,可实现锂电从设计、研发、制造到运维及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达成智慧生产、精准研发、柔性制造、自适应运维、高效回收、生态协同的发展目标。
谢谢大家!
以“高端、求实、重效”为特点的中国汽车论坛自201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并成为中国汽车领域的“达沃斯”论坛,备受业内外广泛关注。作为汽车行业顶级盛会,中国汽车论坛依托于汽车行业权威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继续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力打造及时向行业输出新思想和智慧碰撞的高水平交流平台,继续助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早日共圆汽车强国梦!
在9月12日“数智化生态专场:数据驱动汽车产业场景变革”中,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部数据治理研究总监赵佳发表题为“汽车行业数据治理研究报告解读”的演讲。
在9月12日“数智化生态专场:数据驱动汽车产业场景变革”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车联网与智慧交通研究部副主任于润东发表题为“汽车行业数据空间发展研究”的演讲。
在9月12日“数智化生态专场:数据驱动汽车产业场景变革”中,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材料计算部部长余澍发表题为“AI驱动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重构——技术突破、产业实践与未来路径”的演讲。
在9月12日“数智化生态专场:数据驱动汽车产业场景变革”中,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江明发表题为“数据驱动未来:汽车数据汇聚及智能应用”的演讲。
在9月12日“数智化生态专场:数据驱动汽车产业场景变革”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汽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亚楠发表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发展与安全风险协同治理路径”的演讲。
在9月12日“新兴产业生态专场:加速构建车网融合互动产业生态”中,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光储直柔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立理发表题为“V2G规模化商业应用瓶颈与破局路径”的演讲。
在9月12日“新兴产业生态专场:低空与数字技术群共筑汽车新生态”中,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向磊发表题为“破界腾飞——低空与汽车产业的万亿级融合之路”的演讲。
在9月12日“碳循环生态专场:拆解与重构,汽车后市场的生态变革”中,广州市巴图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曾万贵发表题为“数字化平台赋能汽车拆解与后市场配件流通”的演讲。
在9月12日“碳循环生态专场:拆解与重构,汽车后市场的生态变革”中,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机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宇科发表题为“聚焦“车-件-料”价值重构,赋能汽车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