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泰达论坛【碳循环生态专场】丨白春平: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链建设与发展展望

日期:2025-09-12 14:55:42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访问量:6135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将于2025年9月11日至9月1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将围绕“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2日“碳循环生态专场:汽车产业低碳发展与资源循环利用新机遇”中,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春平发表题为“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链建设与发展展望”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次机会,我的整个演讲分为四个部分,刚才我们郑博士还有张会长,把整个产业也讲了,实际上,现在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是在高速发展,蓬勃发展,处于一个青年时期。每年的产销量和渗透率在逐年攀升,无论是绝对数字还是相对量,尤其是像今年渗透率达到45%,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长,它的配套核心,尤其是电池也不断的扩张,预计未来,也还会持续的增长,从原来的100多个GWh,到今年的1000多GWh,到2030年会有3000多GWh,而1个GWh就相当于有1万吨动力电池要回收,所以退役量也将非常庞大。

电池行业高度头部集中,所以电池排名前两位还是挣钱的,宁德时代是超级赚钱,第二个比亚迪也还挣钱,第三第四可能就挣一点钱,但是后面的就基本上是陪跑了,这是基本的特点。竞争非常激烈,技术迭代迅速,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

动力电池技术起源是日韩,但是把产业链做起来的是我们中国,我们中国企业在这个里面,是占多数,目前,我们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了本土化布局,具有产业优势,现在向全球输出,所以像特斯拉,国产化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几,在原材料端,有类似于华友、格林美、金川、五矿等都是在海外布局矿产。在车企端,像比亚迪也是在布局海外,电池端宁德时代也是,所以咱们中国企业在这一块确实是引领全球。

同时,在定价权这个方面,我们也有话语权,在碳酸锂、镍都有定价权,但在钴还没有,新能源产业的这个高速扩张也带来这样的一些问题,或者说叫特点,镍钴锂这方面的供应,我们国家一直是缺镍少钴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80%-90%,如果海外国家政策一收紧或出台特殊政策,都会对新能源产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再说到回收行业,张会长和郑院长都讲了,回收这个行业,发展比较慢,2024年整个动力电池的退役量是60万吨,今年是80万吨,从事回收的这个企业,有18万家,大家都觉得这个里面可以挣到钱。都纷纷下海。不管是有钱的没钱的,反正有资源没资源的大家都想觉得这个里面有机会。

第一个数量非常多,第二个因为这个产业是刚刚兴起来了,2010年动力电池用到公交车上也就是这一两年退下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缺乏强制性标准。行业比较乱,同时也很卷,23年的碳酸锂是60万,到了今年的6万、7万。退役下来的电池有两个特点的第一退役的少,做回收的多,僧多粥少。再一个受到断崖式下降,退下来的电池可能还有一部分做梯次了,有些退下来的走海外,所以在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同时,我们动力电池随着整车的出口,面临着有去无回的困境,类似于有点像囚徒困境。最早是我们国家对于动力电池是叫“洋垃圾”,不准进口的,严禁进口,刚才张会长讲的是在各个行业,国家的推动下来,现在意识到不是洋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所以8月1号,锂电池黑粉允许进口了,而海外又查紧,等到进口的时候,又觉得这个是危险废物进行管控。

同时我们随着欧美的电池法还有国家标准,对回收的再生料提出要求之后,我们整车企业也意识到,电池要进行回收,要进行闭环,要进行再生,所以我们整车企业,无论是国企,从东风、长安、一汽还到其他头部企业,都已经开始了电池的回收,推动产业链的闭环,再生料的比例提升,都已经开始布局。正是在以上的特点和困境以及背景下,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立了,在去年10月18号成立了集团,今年4月份成立了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公司。

这个动力电池回收类似于一个国家队,资源循环集团是按品类来分的,就是要解决动力电池回收、循环、利用方面的规范性、标准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在下面一个建设构想我会给大家做一个分享与汇报。

关于动力电池的回收,政策法规方面,实际上在2008年的时候,国家已经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最近国家要对这部法律进行修编,很可能要把“促进”两个字去掉,最后叫《循环经济法》,在立法层面是最高的。同时在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方面,也出台了几十项上百项的政策。在去年,总书记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专门做出指示,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26号全国成立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这个专班,13个部委参与,工信部牵头,5月26号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对工作进行了布置。我本人也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

所以国家重视,突出问题导向,行业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健康,从这次会议的内容中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方面,第一是在今年年底,对原来的报废机动车的实施细则进行修编,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车电不分离,现在我们的拆车厂很多车到拆车厂之后就没有电池了,是一个空壳,今年底商务部要把这个修编完,如果以后一个新能源车里没有电池的话,是拿不到车辆报废证明。第二个到今年年底,新能源汽车的《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要出台,这个出台的核心内容,就是把生产电池的该怎么办,使用电池的该怎么办,回收电池的该怎么办,完全明确。这个要有源头,非常清晰。

到2027年底,国务院对现在的白名单企业,要实行市场的许可制,还有积分等等。国际上的法规,欧盟法前面的这两位领导和专家都讲过了,欧盟的电池法,对电池的溯源,电池的护罩包括对电池里面使用的再生料都提出了要求,美国和日本,也是一样,所以在做这个事的时候我在想,新能源产业是咱们做起来的,我们应该在这上面要多牵头,要引领,所以我们现在尤其像储能企业出去就面临这个问题,可能一个单子出去挣了2000万,随着欧盟和美国日本的这些法律,生产的责任延伸要兜底的话,你可能还要亏个几千万

循环建立起来之后这个市场该怎么办,主要是有四个想法:

第一部分我们围绕电池回收及循环利用,跟行业机构、科研院所来推动标准的研制工作,实际上现在已经都发布了,还有一些正在制定,这个就是从电池的产品、规格型号、再生利用包括设备制造,还有就是我们的车间,梯次和再生的产品等等的全方位的从标准方面进行一些规范。

第二部分搭建线上线下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线上的交易平台,是置换电池牵头联合东风、一汽、长安,这也是国资央企牵头的,然后成立国家回收平台,一定要有线下来做支撑,我们就联合地方政府,还有产业链的上下游的企业,按照区域组建我们区域回收中心,对它进行配套的建设运营、仓储等等,把这些产能进行优势整合。

第三部分就是置换电池建设电池银行,依托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源头掌控电池资源,第一阶段在这个体量比较小的时候,我们是成为电池厂和车企的主要客户,促进行业优胜劣汰。第二个阶段随着电池银行的体量扩大,我们就跟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利用电池的技术标准推动行业进行高质量的发展。第三阶段电池银行体量扩大,我们就成为上游原材料和电池材料的重要供应商,完成整个电池循环的闭环。

第四部分就是把海外的资源进行回流,保障我们这个新能源产业的原料供给,矿是越挖越少的,那么城市矿山,实际上从电池里面,退役的电池里提取元素,相对来讲要绿色和低碳,能耗要低,与今日碳循环专场主题高度契合。

第五部分是争取政策特许和港口试点突破,畅通海外黑粉回流路径,除了标准的黑粉已经放开了,我们在推动对非标的黑粉进行试点,进行技术的研究,怎么样把它打通。

最后是一些合作倡议,第一我们跟科研院所还有相关的企业,共建国家的技术中心,围绕技术链开展技术攻关,从退役电池的生产,到拆解、破损,主要是把它提的纯度更高,能耗更低,产品更标准化,在这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使得回收行业要有技术含量;第二个我们通过产业基金,把这个链条打通,这里面主要是三个,一是锰酸锂,一是磷酸铁锂,一是三元锂,把这个产业链进行拉通,我们通过参股或者控股,把这个行业引领起来,我们搭建平台,使这个产业,无论是从材料到产品,到资源,最后回收再利用这个方面,把整个产业链拉通,最后我们跟中汽中心、北理工及社会企业联合,来推动中国电池的ID身份证的互通互认,使得我们新能源汽车出海的话链条打通。

总之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发挥国之央企的作用,健全线上线下平台,实现央企品牌背书,搭建可信赖的交易和溯源平台,整合市场优势企业,畅通电池的生产、使用、回收再生再利用的全链条闭环,使得我们的新能源车把车造好,把车卖好,走向全球。在此,最后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我也祝在座的各位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

热门文章

关注一下,了解更多活动内容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