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泰达论坛【新兴产业专场】丨薛鹏:城市空中交通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09-12 14:52:25

来源:中国汽车趋势网

访问量:5886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将于2025年9月11日至9月1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本届泰达汽车论坛将围绕“增动能启新篇向全球”的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9月12日“新兴产业生态专场:低空与数字技术群共筑汽车新生态”中,亿航智能副总裁薛鹏发表题为“城市空中交通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刚才前面几位嘉宾都已经把低空经济讲了一遍,我看很多内容更多是偏向供应链和技术方面。对于亿航智能来说,我们已经拿到了商业化运营的合格证,现在正逐步推进低空经济,尤其是载人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可能我们关注的已经不完全是飞机本身,生态建设对我们来说反而是至关重要的。

低空经济虽然在2021年之前就被提及,但真正进入大家视野、引发广泛关注还是在2023年。尤其是到了2024年,整个业界将其定义为“低空经济元年”,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进入2025年之后,我们发现与去年相比,市场情绪更加理性,不像2024年时那么高涨。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低空经济的表述,也仍强调“规模化示范运营”和“安全健康发展”。所以基本上市场基调是这样的。

我们讲低空经济起源还是欧美提这个东西比较多一些,真正在国内来讲,可能在大湾区、长三角这一代可能发展的会比较好一些。这个我就不多讲了。这个是我们的一个自己的理解,就是不能说光讲飞机,从哪起、从哪降、谁来运营、航线、规划如何设计、飞机如何调度?可能还有延伸到我们C端的客户如何去能够便捷的来去使用我们的UAM的航空器或者我们低空的出行的服务。

对亿航智能来说,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并不是飞机造出来就万事大吉。我们发现还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因此需要与合作伙伴、地方政府共同规划起降点、起降频次等;还要解决飞机调度、本地化业务管理、调度中心建设等问题。我感觉,2023、2024年或许是出行或交通方式变革的一个萌芽期,但目前我们仍处于这个阶段。

这是我们梳理的全球低空行业现状。现在也有不少汽车厂商,比如广汽、小鹏等,也在研制低空航空器。因此今天我主要谈的不是飞机本身,而是低空生态。基础设施非常关键。比如我们在广州提出了“1+5+100”的规划:每个区设置一个起降频率较高、机库较大、可进行日常维护、检修、保养以及夜间自动充电的枢纽;再搭配一些中型起降点,以及更简单的、无人值守的起降点。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与普通无人机不同,低空出行航空器不能随意停放在楼顶等处,基础设施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看到飞机有大型的、小型的。越靠近城市中心,出行效率越低、速度越慢。因此在城市内部,出行的主要方式还是轨道交通,低空出行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补充,但运力有限。亿航智能做的是大型航空器,在城市中心起降仍受基础设施限制。未来在城际之间可能更有发展空间,前景比较乐观。

今年亿航智能拿到了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商业运营证,但目前还只能做点对点(A到A)的载人飞行,不能载客。实际上,至今eVTOL在城市中的应用,仍以短途观光体验为主。这是我们从事eVTOL研发第11个年头所达到的现状,也是行业最新进展。目前在低空行业的飞行汽车企业中,亿航智能仍是唯一拿到该认证的。这个过程不能说不艰辛,确实相当困难。在城市中开展航空运营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南沙市场准入门槛提出调整意见,提到eVTOL电动航空器与网联汽车如何转换、衔接或联运,我觉得那是思路打开的一个节点。现在在广州、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普通老百姓出行是否可能一段路程乘坐网联化、具备组合辅助驾驶的汽车,另一段乘坐低空航空器?

比如广东的一江两岸,跨江交通的地面效率肯定低于航空器。当然,在高速上汽车可能比飞机还快,因此低空航空器并不是要取代地面交通,实际上也取代不了。从大交通格局来看,高铁在500-800公里范围内已经对民航构成很大竞争,比如广州到武汉、广州到长沙,高铁比飞机更方便。

因此,低空经济是有其合理定位的。我们目前也在推进“百城计划”,在一百个城市、一百个景区开展运营示范。但最终第一要务仍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起降点、运行环境,飞机才有运营基础。这一切仍需一步步推进,还要有运营商参与,明确飞机在哪里飞、如何运营。

在目前飞机只能进行A到A飞行或观光体验的情况下,除了主营业务,我们还要增加非飞行业务,丰富体验内容。我们强调基础设施的核心,是强调商业化——要能让合作伙伴赚钱,让买我们飞机的客户盈利,这是我们真正要帮他们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在eVTOL领域,低空经济是“三分在天、七分在地”。如何让合作伙伴实现盈利、获得营收,是我们对接项目时大家共同面临的挑战。为什么一开始不做交通?也有一个现实问题:到底有没有人愿意为此付费?交通是越做越便宜的,普通用户会比价,在地铁、公交之间权衡,最终选择速度适中、价格合适的方式。低空体验则更多是一种场景消费、冲动型体验。

因此我们选择先从文旅入手,而不是直接做交通,这也是出于商业考量。我们在合肥做的运营综合体算是一个相对成功的案例,欢迎大家有机会去体验。这是经民航局审定的起降点。

我们一直在探讨航空器如何与城市融合,这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刚才几位专家也提到了电磁环境、运行环境、空域密集度等问题,进入城市空域依然困难。但目前我们也在与广州公交集团等探索合作,比如未来是否可利用公交站点或原有客运站进行改造,为航空器提供运行环境?这些商业化探索正在进行中。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热门文章

关注一下,了解更多活动内容

微信公众号

总编微博